小編注:陜西共20家醫院上榜2016中國醫院競爭力排行4大榜單,在縣級醫院100強、地級城市醫院100強榜單中,無陜西醫院?!?/strong>

陜西醫院上榜中國醫院競爭力各排行名單
類別 名次 醫院
頂級醫院100強 8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51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53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
61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省會市屬醫院100強 21 西安市中心醫院
33 西安市紅會醫院
47 西安市第一醫院
51 西安市第四醫院
53 西安市第九醫院
55 西安市中醫醫院
58 西安長安醫院
62 西電集團醫院
67 西安高新醫院
中醫醫院100強 19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54 陜西省中醫院
60 寶雞市中醫醫院
64 西安市中醫醫院
71 安康市中醫醫院
非公立醫院100強 12 西安市長安醫院
17 西安高新醫院

  3月26日,由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首部醫院藍皮書《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16)》發布會在廣州舉行。

  報 告指出,在“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醫院經歷了高速發展階段。醫院數量尤其是非公立醫院的數量不斷增加,醫院的總體規模如實際開放床位數、醫院員工數、醫 院固定資產等不斷擴大,醫院的服務能力如年門診量、年出院量、年手術量不斷提升,醫院的運行效率持續提高,平均住院天數則持續下降,床位使用率控制日趨嚴 格等。在總體擴張的同時,醫院發展仍呈現不均衡的格局,體現為區域醫療資源不均衡、省內醫療資源不平衡、公立強非公弱、西醫強中醫弱等特點。

  報告推出中國醫院競爭力2015年度排行榜?!八臋M三縱”榜單包括縣級醫院100/500強,地級城市醫院100/500強,省會市屬醫院100強(點擊查看),頂級醫院100強;非公立醫院100/300強(點擊查看),中醫醫院100/500強(點擊查看),省域醫院(每省)30/50強。

各層級醫院發展差異明顯

  2015 年頂級醫院集中了中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在分布上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這三個城市入圍醫院數量最多,排名靠前。頂級醫院絕大部分來自直轄市、省會城 市,共有95家,其余5家來自人口密集的地級市(青島、蘇州、徐州、大連、溫州,主要是因為這些醫院都是醫學院的直屬附屬醫院)。

  報 告指出,頂級醫院100強的名次分布與當地經濟人口數呈現一定的正相關性,名次靠前的醫院之間競爭力差距要大于靠后的醫院。從指標層面上看,醫療技術水平 和學術科研能力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要素,規模不是越大越好。頂級醫院100強中高校附屬醫院的平均競爭力較強,百強占比高,相比之下頂級的非高校附屬醫院 比例小。頂級醫院100強與其他榜單的交叉部分少,省部級的綜合性醫院是頂級醫院群體的主要組成成員。

  省會市屬醫院是位于省會城市的第二梯隊醫院。省會市屬醫院生存的壓力并不大,運營的規模不大,總體競爭力水平百強不如省部級醫院,甚至部分醫院不如地級城市醫院百強,因為地級城市醫院百強基本是當地的領頭羊。

  地級城市醫院是中國醫療體系的塔體,是各區域性醫療中心的代表。地級城市醫院作為省部級醫院和縣級醫院之間的夾心層,其發展并沒有受到重視。多年來的地級城市醫院發展仍保留著東強西弱的格局。東部地區百強地級城市醫院的數量要超過中部和西部,排名位次同樣高于中部和西部。

  縣級醫院是中國醫療體系的塔基。新一輪醫改首先從縣級醫院開始,先試點,然后全面推開。 2015年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據統計,全國綜合縣級醫院有6000多家,等級集中在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之間,大多數為二甲醫院。

  非公立醫院的發展相對滯后

  非公立醫院前十位整體格局保持穩定。綜合性醫院實力仍然優于??漆t院,改制醫院數量在不斷增加,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東部入圍63家,中部入圍28家,西部入圍9家。非公立醫院東部入圍比例低于其他層級醫院。這一現象與公立醫院略有不同。

  非公立醫院入圍數量最多的是廣東、江蘇和河南。廣東非公立醫院主要集中在東莞、佛山,共有三家醫院入圍中國非公立醫院前十強。其次是江蘇。第三是河南。河南入圍數量多主要是因為河南是公立醫院改制的重鎮,洛陽、許昌、新鄉等地均有大規模的改制行動。

  公立醫療資源最好的北京、上海,非公立醫院的發展相對滯后。非公立醫院的壯大首先從二線城市開始,一線城市醫療資源豐富,專家資源集中在公立醫院,非公立醫院難以與之正面抗衡,出現所謂“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現象。

  在國家醫療總體規劃下,公立醫院是主導,非公立醫院是補充,因此,非公立醫院的發展路徑必然迥異于公立醫院,單純模仿公立醫院的發展道路只會讓非公立醫院發展越來越困難。

  差異化、專科化是初期非公立醫院發展的優先戰略,總體策略仍側重避免與公立醫院正面競爭,專注藍海,采取補缺者的戰略。在做好??频耐瑫r,不斷梳理良好的醫院品牌,為未來綜合性醫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非 公立醫院需要采取的是側重消費的醫療項目,例如口腔、婦產、男科這些對環境、服務等就醫體驗要求較高的??祈椖俊>C合性醫院自建的時間較長,品牌的培育周 期較長,因此如果發展綜合性醫院,宜采取改制的方式把公立醫院轉變為非公立醫院,特別是對城市醫院、國有企業醫院進行改制。

  公立醫院滿負荷,三級醫院超負荷

  病床使用率是衡量醫院資源使用情況的重要指標。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醫院床位使用率為87%,2014年為88%??傮w而言,醫院床位使用率保持穩定。

  2010年公立醫院床位使用率為90%,2014年為92.8%,非公立醫院床位使用率是59%,2014年是63.1%。非公立醫院床位使用率增速在提高,但和公立醫院相比差距明顯,非公立醫院床位使用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 級醫院2010年床位使用率是102.9%,2014年為101.8%,保持超負荷狀態;二級醫院床位使用率2010年為87.3%,2014年為 87.9%;一級醫院2010年床位使用率為56.6%,2014年為60.1%。相對于其他級別醫院,三級醫院床位保持滿負荷狀態,而且連續多年如此。

  當前互聯網醫療熱鬧有余、醫學價值不足

  報 告指出,由于缺少商業保險和醫生多點執業等配套政策的支持,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一直在醫療的外圍游走,存在嚴重的同質化、表面化問題,基本還停留在預 約掛號、信息咨詢、網絡問診和藥品購買等環節。相關監管法律缺位,醫療信息共享和隱私保護準則的含糊,政府機構、公立醫院、互聯網醫療的利益博弈,網絡信 息和行醫資質的爭議,優質醫療資源的缺失和患者對網絡診療的陌生,都使得初生的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舉步維艱。

  同時,因為醫生難以實質性自由執業,絕大多數長期被束縛在一家公立醫療機構,醫生對提升醫療服務滿意度、維護醫生品牌及進行患者溝通和康復管理都缺少動力,也制約了互聯網醫療產品在這些領域的應用。

  報告認為,當前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在技術上最多只能算是健康管理設備,測量數據的精準性沒有達到專業級別要求,更無法做到長期測定的數據積累,操作便捷性也需要改進,測量結果無法作為診療時的參考。

  因 為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火爆,很多沒有醫學背景和技術的創業團隊也紛紛加入淘金隊伍,互聯網醫療產品自身需要的“互聯網技術+互聯網運營+醫學技術復合人 才”極為稀缺,基礎醫保和公立醫院又沒有動力去開放醫療資源來扶持,也是目前互聯網醫療熱鬧有余、醫學價值不足的原因。

  為了推動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政府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掃清障礙。

  一是推動醫療體制改革,打破公立醫療機構獨大局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推動商業醫療險快速發展。

  二是鼓勵多種所有制醫療機構成立,消除醫生自由執業的各種阻礙。

  三是建立全國性電子健康信息檔案和電子病歷,鼓勵醫療機構間數據共享。

  四是加強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立法和監管,推動技術創新、降低醫療費用、提高診療效果和改善醫療體驗。

  五是各級政府開放醫療資源來支持互聯網醫療探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