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那華彩的中國夢
新中國成立后,曾經的“天府之國”關中平原也在改天換地,在三秦兒女的艱苦奮斗中,關中成了共和國的商品糧基地,棉油基地,軍工基地,文化教育基地。但就水利方面而言,在治理渭河干支流河道的同時,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陸續問世,灌溉面積達千萬畝以上。
2011年以來,改造舊山河的氣概再次升騰在關中大地。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炎黃后裔以壯士斷腕之心和破釜沉舟之勢,對生命般的渭河開始了5年的綜合整治,630公里堤防主體全部完成,修建交通橋53座,一條長達388公里的“生態綠軸”橫貫了渭河全程。養育關中平原幾千年的渭河,在很久很久的沉默之后,終于向著“沽舟泛泛,魚艇悠悠,黑鰻赤鯉,浮沉于綠水之中”的美景流淌。
如今的關中平原已成為蓄勢待發的關中經濟區,以古絲綢之路的榮光鋪設著通往世界的新絲路。依托交通體系的豐滿,她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鐵路為軸線,向北輻射帶動陜北延安、榆林地區的發展;以福銀高速公路、寶雞至平涼、天水至平涼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銀川鐵路為軸線,向西北輻射帶動隴東平涼、慶陽等地區的發展;以滬陜、西康、西漢等高速公路和寶成、西康、寧西鐵路為依托,向南輻射帶動陜南漢中、安康和甘肅隴南地區發展。
地處川陜交界的漢中也在恢復著“秦蜀一體”的榮光,千年前的河、渭、江、漢文明再次走向融生。
飛躍關山萬千重,千年滄桑到如今。昔日的關中平原正在跨越著千年的烽火邊關與世界相連,曾經的邊關要塞已成為她通往世界的驛站。關中正在以它特有的姿態重筑著“金城千里”的新貌,改寫著中國經濟的壯美版圖。
如今,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神往的關中平原上,關中漢子們雖然依舊是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但那脫口而出的秦腔伴隨著激昂的樂曲又飄蕩在關中平原的上空,這千年的秦聲飄過邊關古道,飄過萬山阻隔,在世界的天空回響不絕……
鏈接
我國十大新“天府之國”:成都平原、臺灣嘉南平原、伊犁河谷、山東半島、閩南丘陵平原、三江平原、雅魯藏布大拐彎地區、呼倫貝爾、蘇北平原、寧夏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