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三方機構職場社交平臺領英連續第二年發布了《2016中國新一線城市職場發達程度報告》。報告中顯示,盡管上海、北京等傳統一線城市依舊吸引了大量職場人,以杭州、成都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已漸漸成為年輕職場人的“新福地”。同時,新興產業成為他們的就業首選。

  這份報告基于中國2000萬注冊用戶數據庫,覆蓋334個地級行政區,綜合分析15個新一線城市職場中的五個指標——“職場社交產品用戶數量”、“職場社交活躍度”、“職業檔案完整程度”、“城市擁有的公司數量”以及“城市開放的工作機會”。報告顯示了年輕一代職場人在選擇工作城市、行業時的最新趨勢。

  在《第一財經周刊》日前公布的新一線城市中,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沈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市這15座城市入榜。從榜單中我們不難發現,53.3%的新一線城市靠近沿海地區,這些城市憑借著優良的傳統產業基因、開放包容的發展心態以及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成為繼“北上廣深”后最具經濟發展潛力的第二大城市陣地。

  從領英發布的職場發達程度榜單來看,以杭州、蘇州、成都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正在強勢崛起。這些新一線城市的蓬勃發展,為年輕職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這些城市憑借著在新興產業中的發展態勢,也更能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也正因如此,新一線城市的職場發達程度可以代表這些新一線城市的發展程度與商業魅力。通過這份榜單,年輕職場人也能得到更多的新就業地選擇。

  對比2015年排行榜可以發現,榜單前15名非常穩定。去年榜單中前15名有14個蟬聯今年的榜單,其中南京、青島增長顯著,從去年的第13和14位越升至今年的第4和第5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從去年的第三躍至榜首,成為2016年冉冉升起的“最In城市”。據有關媒體報道,城市區域中的職場社交越發達,此區域的就業增長就越快。

  越靠近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越容易吸引回流人才

  很長一段時期,以北京、上海、廣州為首的一線城市憑借其包容、公平、開放的就業環境獲得諸多職場人士的青睞,然而由于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及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開始考慮轉向新一線城市,去追求“詩和遠方”。在本次報告中,領英對離開北上廣一線城市的人才進行了特別的追蹤調查。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領英發現人才一旦離開某一個一線城市,除了選擇其他一線城市作為新起點,還將目光投向了正在崛起的新一線城市。

  對比離開一線城市職場人的去向,不難發現,在離開上海的職場人中,去往新一線城市發展的人才數量占比達35.5%;而在離開北京的人才中,有23.7%都選擇去新一線城市。同時,在離開廣州和深圳的職場人中,也有平均20%的人才去往新一線城市。杭州、成都、天津成為“出逃”北京的職場人士的主要目的地;而在離開上海的職場人中,杭州、蘇州、南京成為首選地;離開廣深的人群中,東莞、珠海、佛山成為了目的地。

  綜合來看,從北上廣深去往二三線城市的人中,新一線城市成為絕大多數回流人才的首要選擇。而一線城市逐漸成為其所在區域經濟中優質人才的“大血庫”, 地域上越靠近北上廣深,該新一線城市越容易吸引回流人才。

  新一線城市成為年輕人就業“新福地”

  作為參考,領英在本次報告中也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做了分析。上海在“職場社交產品用戶數量”、“職場社交活躍度”、“職業檔案完整程度”三個指標中均排名第一,“城市擁有的公司數量”以及“城市開放的工作機會”兩個指標中位列第二,繼續蟬聯了中國職場發展程度最高的城市,北京、深圳、廣州緊隨其后。

  杭州,這個集傳統文化魅力與現代商業氣息于一身的新一線城市,正成為職場人士心中冉冉升起的就業“新福地”。在G20峰會和2022年亞運會的雙重帶動作用下,杭州在產業升級和發展之路上,將原有的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優勢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同時,“互聯網+“戰略下的傳統制造業,也向著智能制造、大數據、物聯網等高科技新興產業方向邁進。因此,在諸多利好因素的疊加下,杭州緊隨廣州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新一線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不被重視的“第二梯隊”如今已經大大縮小了與一線城市的差距。無論是以杭州、蘇州、南京、無錫為代表的長三角“新貴”,成都、重慶這樣的成渝城市群核心重鎮、還是天津、青島這樣的傳統開放城市,在發達程度方面都已經趨近于傳統的一線城市,這些新一線城市無疑為“逃離”北上廣深的人才們給出了更多的選擇。

  吸引高質量人才,高科技新興產業勢不可擋

  盡管新一線城市異軍突起,成為年輕一代職場人的新寵,但傳統一線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依舊留住了絕大多數職場人的心。上海和北京這兩座城市占據了就業選擇和人才聚集地的絕對優勢。

  除了城市自身的吸引力,知名企業及其所在的行業也日漸成為影響職場人就業去向的重要因素。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正在成為211院校畢業生的首選;同時,微軟、IBM、華為等跨國高科技公司也依舊保持著相當高的落腳熱度。

  因此,新一線城市若想加速城市發展、提高商業水平、追趕一線城市的腳步,需大力發展新興行業,并與相關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合作,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和更多就業機會,提高職場發達度,以吸引全國的優質人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