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梁娟

  編者按 作為區縣一級行政機關,如何結合當地實際,盡心盡力盡責地搞好工作,西安市臨潼區大膽創新區縣問政模式,開通區長專線,并在報紙、網絡、電視等新聞媒體公布了包括區長在內的區級部門及街道辦事處“一把手”的手機號,倒逼領導干部善作善為,把群眾當親人,對群眾訴求有真心、有愛心、有誠心,在具體工作實踐中真正做到了親民、愛民、為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現將臨潼的經驗和做法予以刊發,以饗讀者。

  記者近日在西安市臨潼區調研發現,臨潼區自2013年2月開通區長專線并在省、市主流媒體及區政府網站上公布包括區長和區屬部門街辦等89名行政“一把手”的手機號以來,區長專線已成為為民服務的“民生熱線”、大數據分析民情的“眼線”和監督干部、倒逼領導干部善作善為的“高壓線”,開創了陽光行政、依法行政和群眾工作的“新常態”。在陜西率先推出了創新區縣問政模式,并便于操作、便于復制、便于借鑒的“臨潼經驗”

  便民服務的“民生熱線”

  臨潼區區長專線開通三年多來,已逐漸變成了為老百姓辦急事、辦實事、辦難事的“民生熱線”,也成為區政府傾聽群眾呼聲、為普通老百姓排憂解難的“綠色通道”,深深地贏得了干部群眾和社會的認可和稱贊。

  2015年6月9日,臨潼區任留街道雷先生向區長專線打電話,反映該村用于灌溉的電纜不能正常使用,眼看著旱情越來越嚴重,播下的玉米將無法出苗。專線辦隨即將此事轉交任留街辦,街辦主任楊培育立即同雨金供電所聯系協調修復事宜。經過搶修,電纜線路全部修復到位,群眾順利完成了夏忙灌溉。

  2015年12月21日,何寨街辦董家村83歲的村民董相珍給街辦領導打電話,反映辦不上養老保險的問題。街道黨工委書記南繼段立即安排專人調查走訪。這位老人反映的問題實為享受個人繳費和財政部分補貼的軍隊退役人員的養老保險,街辦在組織辦理此項業務時,因其他個人沒有繳費而錯過了辦理時間。南繼段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協調多個部門,給董相珍老人補辦了養老保險業務。

  對于群眾通過專線電話對政府所提出的大量意見和建議,臨潼區先后出臺了《關于戶口規范管理工作服務若干群眾問題的通知》、《老舊小區改造實施辦法》、《臨潼區城鄉違法建設整治工作實施細則》、《關于交通事故處理應急救助聯動機制實施方案》等改進工作的實施細則,在西安市郊區縣率先實施了重特大疾病救助政府托底工程。從體制機制上保證了群眾的合理訴求。

  臨潼油槐街道村民老張在臨潼區一建筑工地打工,孩子馬上高考,想領錢回家照顧孩子,卻找不到包工頭,有點絕望的老張向臨潼區區長打電話反映此事。接到電話后,臨潼區區長劉三民當即安排區勞動監察大隊與建筑方和包工頭聯系,當天老張就拿到了屬于工錢。事后,在給劉三民的短信中,老張表示,通過此事讓他看到了一個廉潔奉公、執政為民的好政府。對此,劉三民表示,“群眾問題無小事,有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但對一個家庭、一個人來說,也許就是天大的事,對老張的家庭來說就是天大的事。”

  劉三民介紹說,平時在辦公室、車里和家里順手的地方都放著群眾來電交辦單,只要接到群眾的電話就會立刻做記錄,并在第一時間批轉交辦,平均每天要用1小時處理群眾來電,這已經成為他平日工作的一種常態。

  記者翻看厚厚的一摞區長專線記錄表,來電時間和領導批示通常只間隔一、兩天,有時候甚至是當天就有答復。在一些群眾反映了人才市場位置和管理問題后,區政府研究后決定就近新建服務大廳;一些群眾反映北環路公廁問題,區政府采納后立即新建了公廁。由此舉一反三,在全區新建了一批公廁,開放了所有機關和公關場所衛生間并設置標識牌免費使用。“領導會親自抓比較集中的問題。做到個個有記錄,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主要領導重視了,辦事效率和質量就提高了。”區住建局辦公室負責交辦區長專線的吳靜說。

  據臨潼區信訪局局長楊小妮介紹,截至2016年4月15日,區長專線累計接聽群眾投訴、建議、求助等電話20031件,回復率達100%,辦結率為82%以上。其中區長、副區長接聽的就有5843件、重點交辦202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