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電梯間懸掛著各類廣告牌    本報記者馬昭實習生張宏濤攝小區電梯間懸掛著各類廣告牌 本報記者馬昭實習生張宏濤攝

  電梯間五花八門的商業廣告令人眼花繚亂,西安市每年上億元的電梯廣告位租賃費到哪里去了?對眾多小區物業來說,這不僅成了一本說不清楚的“糊涂賬”,也顯得極為敏感。廣大業主究竟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政府能否從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層面來明確各方的責任、義務、權利,切實保護各方的利益?正在修訂的《西安市物業管理條例》要求物業服務企業須對公共區域收益予以公示,否則將予以處罰。

  說法 物業稱廣告費用于小區維護

  西安市每年上億元的電梯廣告位租賃費到哪里去了?小區里每年數萬甚至數十萬元的公共收益到哪里去了?關于業主們的質疑,鑫龍天然居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鑫龍天然居入住10年了,各種設備都到了維護維修期,僅一棟樓內電梯配件開支一年就需要2-3萬元,還有公共設施的更換、小區道路、綠化維護,房子外墻墻皮脫落的維修等等。

  這位負責人說,小區里的這點電梯廣告收入全部投入到設施維護中也是杯水車薪。物業不掙錢,有時候還要貼錢。而有業主算了一筆賬,鑫龍天然居物業轄區有52部電梯,按一部電梯一年廣告收入2000元計算,52部電梯一年的廣告費10萬余元。“這些錢物業從來沒有公示過。”這名業主說。

  蘭蒂斯城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說,由于整個小區目前都還沒有辦理房產證,業主們都還沒有交納大修基金,包括電梯間和大門口車輛出入欄桿上的廣告費用收入、停車費(12個小時收費5元)收入,都用來維修了小區大門以及其它公共設施部分。也就是說,屬于廣大業主公共收益的費用,都用在了業主身上。

  “我們的廣告收入都用在路面硬化、種植花草、維修燈線等。小區所收的物業費有限,有了電梯廣告等費用收入,剛好用來補貼成本。”新家坡小區一名物業人員確認這部分賬沒有對居民公示過。但業主們認為,每季度的物業費、衛生費、電梯費從來都沒有拖欠過,何來“補貼物業管理”和公共設施維修?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各個小區物業公司不公布公共區域廣告收益是普遍現象。多數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大都以“不知道”、“不清楚”、“負責人不在”以及“等問清楚了再回答”等言辭搪塞。電梯廣告收益似乎在眾多小區物業眼里成了一本說不清楚的“糊涂賬”,并且顯得格外敏感。

  不少物業公司表示,電梯廣告收益很少,具體金額不便告知,也拒絕出示收支賬本。一位物業公司人員說,廣告收入不告知業主,這幾乎是行業的潛規則,可以說是物業的灰色收入,見怪不怪了,只是業主們沒有留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