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網訊(記者 李濤 徐旻禾)2016年7月15日,西安市委、西安市政府在國際港務區召開國際港務區托管灞橋區新筑新合街道移交大會。當日起,西安國際港務區全面履行托管區域經濟社會管理職能。

  按照《國際港務區托管灞橋區新筑新合街道管理體制方案》,西安國際港務區整建制托管灞橋區新筑和新合兩個街道,托管面積88.4平方公里(新筑39.45平方公里,新合48.95平方公里)。國際港務區現規劃范圍內涉及灞橋街辦1.52平方公里部分,繼續維持現有體制。

  西安國際港務區托管灞橋區新筑、新合街道,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開發區管理體制創新、品質西安建設的重大舉措。開發區托管,是指通過上級政府授權,將周邊鄉鎮、街道或指定區域的社會經濟管理權限交由開發區全面管理的一種模式。通過開發區托管行政區的方式,可將開發建設與行政管理、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同步推進,從而有效整合資源,科學布局產業,推進區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最大程度地為群眾帶來便利,真正使托管區域的群眾成為開發區發展的受益者。

  托管工作按照“行政區劃不變,街道整建制托管”、“人員身份不變,待遇適當提高”、“財權和事權相匹配,新增按比例分成”、“創新機構設置,管理精簡高效”四項原則開展。托管后,國際港務區黨工委、管委會全面負責托管街道的黨群、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等管理。同時,灞橋區新筑、新合街道行政區劃保持不變。

  托管街道及有關機構在職工作人員,其原有身份保持不變。國際港務區可通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與經濟發展、工作實績相適應的績效考核和薪酬待遇體系,逐步提高托管街道及有關機構工作人員待遇。離退休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國際港務區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精簡、高效的管委會機關和鎮街道管理機構;按照“大部制”和管委會—街辦兩級管理模式,推行“小機構、大服務,小政府、大社會”管理,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