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記者 景蕊 劉彬) 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也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有史以來時間最長一次太空之旅,而這次成功發射的背后離不開陜西省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所提供的完美保障。
從點火發射,到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在長二F火箭工作的近600秒時間里,火箭發動機的工作環境溫度從常溫瞬時上升到3000℃以上,壓力陡增130多倍。面對這樣嚴苛的挑戰,長二F火箭表現出色,圓滿實現自己的第13次太空之旅。而長二F火箭的心臟——火箭發動機的制造者就是地處西安的航天六院。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質量技術部副部長譚松林:“這次發射成功,發動機在天上的表現完美無瑕,再一次驗證了我們優良的精品團隊打造的金牌動力,當之無愧。”
而同樣位于陜西的另一家航天企業航天四院,卻因為他們的設備在火箭發射過程中沒有工作,發射200秒后就自動脫離火箭而松了口氣。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研究所副所長甘曉松:“我們這個產品學名叫逃逸塔,主要是確保宇航員在低空和高空的時候,如果發生意外或有突發事件,確保宇航員的生命安全。”
在火箭發射過程中,航天員相當于坐在一個巨型的“火藥桶”上,一旦發生危及航天員生命安全的故障,安裝在長征二號F火箭頂部的逃逸塔可以在一秒鐘之內拉著航天員所在的返回艙飛離危險區域,幫助航天員瞬間逃生。載人航天逃逸技術是一項世界難題,一直受到國外的重重封鎖,航天四院先后攻克了10多項技術難關,讓中國造的逃逸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后,按照預定程序,與9月15號發射的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 在這期間,將有眾多陜西元素來保駕護航。其中,航天六院打造的功能各異的近90臺航天發動機為整次任務提供動力支持,神舟和天宮的“太空約會”就由其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74臺姿控發動機來協調完成,航天九院771所研發的中央處理單元則擔當起飛船“指揮官”,確保地面發送的每個指令都能讓飛船接收到并進行處理,而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打造的中繼終端搭建起了信息傳輸的太空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