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孫鑫) 鐘樓是西安的地標建筑,目前已經有600多年歷史。入夏以后,每天清晨傍晚,鐘樓上空就盤旋著成百上千只燕子。不少游人路人看到后都挺疑惑,周圍這么多的建筑,為什么燕子偏偏選擇在鐘樓上筑巢棲息呢?
7月1號早上8點多,記者在西安鐘樓附近看到,天空中成百上千只燕子正圍繞著鐘樓盤旋飛行,耳邊不時傳來燕子嘰嘰喳喳的鳴叫聲,引得不少游客和路人駐足圍觀。
西安市民常先生:“實際上很早就有這個東西(燕子),起碼有四五十年了,每年基本上一到春天都有。”
常先生是土生土長的老西安,他說從記事起,每年春夏,都會看到不少燕子在西安鐘樓上筑巢。不過讓他不解的是,西安的建筑這么多,燕子為什么偏偏喜歡在鐘樓這里筑巢、棲息呢?
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館長王磊:“中國傳統建筑都是木質結構,它都是有椽子,燕子都可以鉆進去,它做窩方便,這是一個自古以來的自然現象。”
王館長告訴記者,最近幾年,在西安鐘樓上棲息筑巢的燕子比以前多了不少,這都得益于生態環境的改善。不過還是有不少人擔心,這么多燕子筑巢會不會對鐘樓造成污染?
西安市民:“燕子筑窩了,鳥屎會拉到上面,影響了(鐘樓)它的外觀,腐蝕了古建筑的木頭。”
外地游客:“筑(巢)的地方,可能對房屋的結構,還是有影響的?!?/p>
王館長告訴記者,鳥類糞便污染,幾乎是所有古建筑都要面臨的難題。但是燕子也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同古建筑一樣也需要保護。為了需求平衡,鐘鼓樓博物館近幾年通過實踐,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解決辦法。
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館長王磊:“燕子在古建筑上頭做窩和棲息,實際上對古建筑的影響不是特別大,它對建筑結構沒有影響,糞便對我們的彩繪,會有程度不一的影響,我們每年都會對燕子窩進行定期的清理,每年對彩繪進行清理和擦洗,還在古建筑的二層檐和三層檐、斗拱建筑構件部位,安裝有防燕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