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買手機女大學生陷“校園貸”,討債公司發(fā)裸照催款。

  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快報》記者 蘇劍 王喜民)最近一段時間,《都市快報》連續(xù)關注“逼死大學生”的校園貸,今天(7月8日)上午,咸陽一位走投無路的父親再次求助于記者。

  為買新潮手機女大學生身陷“校園貸”

  接到求助后,記者趕到了咸陽市三原縣。由于被逼債逼得不敢回家,記者與李師傅約在縣城內的一家小旅館見面。

  李師傅:“親戚朋友全部借遍了,現在實在沒辦法了。”

  李師傅一家是三原當地農民,全家就靠幾畝地過活,一年到頭一萬多元的收入僅僅維持全家四口正常的開銷。去年女兒考上了西安的一所高校,原本以為咬咬牙,供出女兒日子能好過一些,可前不久突然得知女兒欠下了巨額貸款。

  李師傅:“剛開始都是還小額貸款,都是一千多塊錢的,替她一直還。后來就有人打電話催債,說你女兒在我這貸款,一問都是一萬,八千的。”

  小李:“我想上學,但是學費都還了貸款。”

  小李說,自己借的就是如今令人聞之生變的“校園貸”,而當時涉足校園貸,就是為了買自己第一部手機。

  記者:“第一筆借款是什么時候?”

  大二學生小李:“是去年十月份,剛上大一開學不久。”

  記者:“為什么要借?”

  大二學生小李:“因為當時想買手機,受周圍同學的影響,看她們都在用,就買了蘋果6手機。”

  小李家境一般,大學每學期八千多元的學費以及每月九百元的生活費已經讓家里捉襟見肘,小李實在無法向父母開口,可新潮的手機又整天在腦海里晃。

  大二學生小李:“當時在學校的群里有人發(fā)廣告,受這個誘惑,加了人,就問對方,在哪可以貸到錢。當時去了省體育場附近,有一個中介公司,當時借了6500到手4000元,2500都給了中介。”

  為買手機女大學生陷“校園貸”,討債公司發(fā)裸照催款。

  為還債小李以貸還貸家中砸鍋賣鐵

  記者了解到,為了那一份虛榮心,為了買下那部六千多元的手機,小李在兩周的時間內,連續(xù)借款一萬多元。手機僅僅令她高興了兩天,接下來面對的是“漫長的黑夜”。

  大二學生小李:“然后就開始過上噩夢一樣的生活,開始借錢還錢,整天都想著借錢還錢,他們整天打電話催債,白天沒心思上課,整天都是電話,接也不行不接也不行,到了晚上催收的休息了,就不會給你打電話,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安寧一點。”

  像其他借了“校園高利貸”的學生們一樣,為了第一筆借款,就得有第二筆、第三筆、第四筆,循環(huán)往復,以貸還貸,窟窿越來越大。

  小李:“圖了一時開心,拿到手機,但之后自己就被這貸款纏住了。當時借了五六家以后,我還沒有意識到,還想著瞞天過海,瞞著家里人。”

  為買手機女大學生陷“校園貸”,討債公司發(fā)裸照催款。

  為逼債:討債公司發(fā)來女生裸照

  債主們并不是慈善家,當小李的以貸還貸無以為繼的時候,催債的就上門了,威脅退學、威脅安全、無所不用其極。

  李師傅:“對方發(fā)來了女兒的裸體照、電話騷擾,不管什么時候,半夜都給你打電話。”

  雖然事后證實裸照是對方偽造的,但債依然在,小李算了一筆賬,這筆賬嚇壞了父母。

  小李:“前前后后后貸款總額有十一萬多,實際拿到手的錢只有七萬多,把所有的加起來一共要還二十三萬多。”

  如今的校園貸都有固定的套路,討債公司應運而生,說話間,一家催債公司電話打了過來。

  討債公司業(yè)務員:“那你什么時候處理預期貸呢?”

  小李:“我有錢就還了。”

  討債公司業(yè)務員:“行,那么這邊流程繼續(xù)走,什么時候還了什么時候停。”

  小李:“什么流程?”

  討債公司業(yè)務員:“你別管,反正我今天休息,你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過上一天。”

  記者了解到,為了還債,家里砸鍋賣鐵湊了十七萬多還給了這些放貸者們,但欠款仍沒有還清。如果不是李師傅偶然間發(fā)現并奪下了女兒手中的安眠藥,小李可能又成為一個被校園貸逼死的大學生。

  小李:“我先查了‘人死債銷’,就想知道人死了債能不能銷,也問了跟我一樣欠債的同學,他們說能,我就有了輕生的想法。”

  為買手機女大學生陷“校園貸”,討債公司發(fā)裸照催款。

  律師:超出國家規(guī)定利息范圍有權不還

  律師介紹,小李遭遇的仍然是校園貸最常見的“砍頭貸”形式。以借“校園貸”一萬元為例,打兩萬元欠條,實際到手七千,中介費三千。而法律認可的,小李在借款一年之后僅僅需要償還七千元本金及最高年利率1680元,合計8680元,而無需償還兩萬元及其他不合理利息費用。李師傅一家決定,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時在這里,用小李的教訓提醒廣大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遠離高利貸陷阱。

  小李:“這個校園貸太可怕了,攀比心理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