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店過道的臺階,成了孩子和家長歇息閱讀的場地

小朋友利用圖書館的多功能閱讀機,觀賞自己喜歡的動漫故事
數量豐富的圖書,涼爽安靜的閱讀環境。放暑假了,許多學生家長把孩子放到書店、圖書館里看書、做作業、玩電腦、繪畫、打游戲。到了下班時間,年齡小點的孩子,由父母接回家,年齡大點的孩子,自己坐公交回家。
記者采訪發現,到圖書館、書店去看書避暑的,大多是雙職工的子女,爺爺奶奶在外地,或者年齡太大,沒法照看孩子,小孩又不愿去暑假培訓班;而在圖書館、書店大多數孩子是在看書、寫作業,也有部分孩子到這兒純粹是為了避暑玩耍打發時光。
對此,有人表示理解,也有人認為孩子家長這樣做是不負責任,把自己對孩子的監管轉給了書店或圖書館,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職責,萬一出現意外,誰該為此擔責?教育專家認為,應公平對待這個事情,少兒利用假期閱讀各種文化、歷史、科普書籍,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一方面,家長應教育孩子安全出行的注意事項,在書店、圖書館愛護書籍,不大聲喧嘩、追逐打鬧。另一方面,把孩子放在公共場合,畢竟比把孩子一個人放到家里要強得多,減少了許多安全隱患。
孩子書店看書度假期成常態
“看書的娃多,買書的娃少。”今年暑假期間,由于酷暑高溫,連續多日的桑拿天,使西安一些圖書館和書店成為孩子們讀書避暑的樂園。數量豐富的圖書、清涼安靜的閱讀環境,使得圖書館和書店成為眾多孩童度夏的首選。
7月27日,記者采訪時,在小寨嘉匯漢唐書城一樓看到,購買書籍的大多是高中生和大學生,以及專程到此購買所需書籍的成年人,偶爾有幾個稚嫩的面孔出現,也是奔著所需的書目挑好之后,立刻到收銀臺付賬,然后,坐地鐵或公交回到家中享受空調的涼爽,品味書籍淡淡的墨香。
與一樓不同的是,在該書店的二樓少兒讀物區,每個書架間都有兩三個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兒童翻閱書籍的身影;在南側書架里邊有一個小小的游戲和繪畫場所,有的小孩在玩游戲,有的在用彩筆學習繪畫;在學習機前,兩個10歲的男童,正在查閱電子字典儲藏的詞匯……在二樓走廊上坐滿了埋頭看書的小學生,只有六層的臺階上坐了20多個學生和4名家長,只留出中間一點空地,方便大家通行。
其中,坐在過道邊的西安交大附小南校區的10歲小學生小華告訴記者說,他媽媽在南郊一家房地產公司當會計,他爸爸就在小寨附近一家公司上班,由于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把他送回老家父母不放心。放暑假后,爸爸花1500元給他報名參加英語培訓班,學了10天后,把他一個人留在家里沒人管。所以,每天早上8點半,爸爸開車上班時,就把他放到嘉匯漢唐書城書店,他在這兒看書一直到下午下班。中午吃飯,媽媽每天給他10到20元午餐費,他到附近餐館吃快餐或要份盒飯。下午,爸爸工作忙顧不上接他,他就自己坐公交車回家。說到這兒,小華不無自豪地說:“我是這兒的常客,從6歲開始,每個假期幾乎都是在這兒度過的,在這售書的姐姐阿姨我全都認識。”
西安緯二街小學三年級9歲的女同學瀟瀟是和媽媽一塊過來的,她在書店的游戲繪畫間練習畫扇面。她買了畫筆和扇子,然后坐在小畫案旁,構思運筆,畫得有模有樣。瀟瀟說,她每個暑假都到這兒繪畫,每天上午做暑假作業,下午就到這兒練習繪畫,媽媽陪著她,在旁邊看書,等她把扇面畫好后,她們一塊坐車回家。
在書店閱讀看書的孩童,年齡最小的4歲,是家長帶著來的;年齡最大的13歲,其中7到12歲的小孩人數最多,占到受訪人數的75%以上。放暑假了,父母上班顧不上照看孩子,就把孩子放到書店看書、繪畫、玩游戲。到了下午下班時間,再把孩子接回去。女孩子一般都是父母接送,男孩子有時大人接送,有時自己坐公交或地鐵回家,相對比較自由些。
如今,小孩在書店看書度暑假已成常態,除嘉匯漢唐書城外,西安鐘樓新華書店、西安圖書大廈等情況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書店看書避暑的孩童人數多少略有差異,如此而已。
圖書館“少兒活動區”受熱捧
在西安圖書館少兒活動區,記者看到,在這兒看書閱讀的,以6至12歲的小孩居多。在這里設有椅子、書桌,可以寫作業、畫畫,活動區內還設有衛生間,圖書館內有開水房,孩子們到這兒帶著酸奶、火腿腸、面包、餅干、礦泉水,一待就是一天。到這兒看書避暑的孩童,距家最近的是圖書館附近的小學生,最遠的來自西郊鄧家村。一二年級小學生喜歡看漫畫讀物,或在圖書館大廳,上電子閱覽屏看動漫童話故事。三四年級孩子喜歡看的書籍有《海底兩萬里》《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十萬個為什么》《鄭淵潔童話》等等,主要以科幻及童話書籍為主。五六年級學生喜歡看《校園文學》《上下五千年》《外星人在地球背面》《新海底精靈》等等。
“今年天氣太熱,我不喜歡出去旅游,就喜歡待在家里或者圖書館看書,我覺得這兒的環境非常好,非常適合看書學習。”四年級學生小蕊告訴記者說,她爸爸自己開公司,媽媽在家照顧她,放暑假后,媽媽每天下午騎電動車把她送到西安圖書館。到了下午6點,再把她接回家。以前她上過舞蹈培訓班,今年報的音樂班,到了8月份才開始上課呢。她在這兒看書,平均每小時瀏覽一本書。辦了借書證后,回家時,再借4本書。
“我們每天早上8點開門,一直忙到下午7點下班。每天平均接待少兒300多人,孩子們在這兒看書、寫作業非常聽話。”在西安圖書館少兒活動區做志愿者的楊阿姨,退休后到圖書館奉獻愛心。她告訴記者說,他們在這每天整理書籍,幫著小孩子查找書籍,登記所借書目,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不要大聲喧嘩,小心磕磕碰碰的。雖然,工作比較累,但心里感到非常踏實。剛放暑假時,到這兒看書、借書的孩子非常多,有時還得到圖書館大廳等候,這幾天天太熱,來的人稍微有所下降。
“這里有許多我喜歡看的漫畫書和故事書,我愛到這里看書。”五年級小陳同學正在翻閱《射雕英雄傳》(少兒版),他告訴記者,因為爸爸媽媽都要上班,家里也沒人可以陪他,所以自從放暑假以來,大部分時間都在圖書館看書。
據西安圖書館少兒部主任蘇清琪介紹說,西安圖書館少兒活動區擁有少兒類書籍5萬多冊(本),為了孩子們到圖書館閱讀有一個好的環境,今年7月初,他們舉辦了“小小圖書管理員”培訓活動,讓孩子們全面了解圖書的分類,圖書管理員的職責、工作注意事項,等等。同時,在部門只有4名員工的情況下,一是克服困難,提高服務態度;二是吸收志愿者,為少兒和家長提供良好的服務。三是利用周末,在“小荷成長空間”活動室內,開展“探秘圖書館”的主題培訓活動,舉辦“小荷讀書會”、放映少兒電影。
據悉,去年暑期,陜西省圖書館人流量大,僅少兒館日均訪問量就達1800人次。尤其到了周末,前來看書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更是絡繹不絕。但是,今年暑假期間,由于省圖書館少年兒童館正在內部整理,預計8月10日左右開館,孩子們只能暫時在別的閱覽室借閱書刊。
圖書館成“避暑樂園”各方說法不一
“書店和圖書館變成了家長的托兒所,孩子讀書避暑的樂園。”對于放暑假期間,許多家長把孩子放到書店、圖書館看書、避暑、寫作業、玩游戲,有人表示理解贊同,也有人認為孩子家長這樣做是不負責任,把自己對孩子的監管轉嫁給了書店和圖書館,沒有盡到父母的職責,萬一出現意外,誰該為此擔責?
對此,西安高新區學生家長李女士表示,自己每個暑假都把女兒送到省圖書館看書寫作業,這也是無奈的選擇,她和丈夫都在公司上班,沒時間照看孩子,雙方老人不在身邊,把孩子送回老家又不忍心,把孩子送去上興趣班,花錢不說,假期又變成了上學,孩子心里難以接受,每天還要接送孩子,真是麻煩。把娃放到圖書館,可以寫作業,也可以翻閱課外讀物,增加了孩子的知識儲存量,請問有啥過錯?
西安市圖書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暑假期間,孩子到圖書館看書培養了閱讀興趣,養成好的讀書習慣是個好事情,不過,小讀者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相對差,會出現追跑、吃零食、損毀書籍等情況,還有的小朋友喜歡把書到處亂丟,這兒拿一本,那兒抽一本,走到哪兒丟到哪兒。所以,提醒家長在孩子看書前,給他們灌輸愛護圖書的觀念,請他們清洗雙手,不要撕毀圖書,不要在書上涂畫,看書的時候,也要愛惜書,做個文明的小讀者。
西安市社科院研究員、陜西家庭教育研究學會副會長王國琪認為,少兒利用假期閱讀各種文化、歷史、科普書籍,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一方面,家長應教育孩子安全出行注意事項,在書店、圖書館愛護書籍、不大聲喧嘩、追逐打鬧。另一方面,把孩子放在在公共場合,畢竟比把孩子一個人放到家里要強得多,減少了安全隱患。
文/圖本報記者楊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