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近日,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中,《打碗碗花》一文里的“外婆”全部被改為了“姥姥”。隨后在網絡上引發“方言”爭議。事后,課本出版方上海教育出版社就此發布聲明稱,更改是為了落實該學段識字教學任務的需要,關于稱謂,“外婆”“姥姥”沒有絕對的地域區分。 

  但至今,這一話題仍在線上線下熱度不減。昨天,三秦都市報記者做了一個小調查,結果發現,僅在陜西,多個地區對于這一稱呼各不相同,大家對這一稱謂有沒有必要統一,也各有看法。 

  記者調查:陜西各地就有十多種叫法 

  昨天上午,記者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發布了一條消息,詢問大家管“媽媽的媽媽”叫什么,并要求大家在留言時留下自己的坐標。 

  兩個小時后,留言多達80多條。記者整理發現,西安的好友大都叫“姥姥”;寶雞的多數人叫“渭(外)婆”,少部分人稱“舅婆”;延安、榆林一帶叫“外婆”“婆婆”的多一些;安康一帶還有人稱“噶婆”;周至有人稱“姥娘”;商洛有人叫“家婆”;咸陽有人叫“舅奶”。可以說,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叫法。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專家王曉勇,則向記者科普了我省幾種常見叫法背后的一些故事。“比如關中地區,渭河流域的人都把舅家稱為‘渭家’,把外婆叫作‘渭婆’,這其實是有典故可循的。”王曉勇說,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在國內遭受排擠和迫害,流亡秦國,他姐夫秦穆公以至親禮遇收留了他。后來,晉國政治穩定,重耳要回國即位。他的外甥、后來的秦康公,非常隆重地將舅舅送到渭陽。后世便用“渭陽之情”來表達甥舅之間的深厚情意,用“渭陽”指代舅舅,舅舅家就是“渭(陽)家”。于是,外婆自然就稱作“渭婆”,外公就稱作“渭爺”了。 

  “其實‘外婆’‘姥姥’這兩個詞早在古代就出現過了。要說方言,其實最初都可以稱之為方言,只是最后變成約定俗成的東西,它就不是方言了。”王曉勇舉了個例子,像我們常叫的“爸媽”,古代叫父母,父母是正規的叫法沒錯,但是后來爸媽被廣泛認可之后,就合情合理地跟“父母”兩個字一樣成了“正規”叫法。王曉勇說:“方言有它獨有的價值,一方面,它能告訴我們現在的語言是怎么來的;另一方面,它可以讓我們發現,現在的語言是在不停地改變、與時俱進的,這都會給我們以啟發。” 

  隨后記者又在街頭隨機采訪了十余位市民,發現咸陽等地還有“外奶”等叫法。針對上海更改教材一事,幾位市民談了自己對此事的看法。“這事剛在網上引起熱議我就關注了,當時有很多網友留言說,‘南方都叫外婆北方叫姥姥’,可在我看來,這個稱呼像最后出版社回應的那樣,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地域之分。陜西就是北方地區,叫外婆的人照樣很多,就連引起爭議的那篇課文的作者李天芳,都是陜西人,她在原文里也用的外婆。”市民周先生表示。 

  作家觀點:文化多樣性應被保留 

  昨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周瑄璞也就這件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外婆一詞在全國范圍內使用已經相當廣泛,不少童話、歌曲、小品、影視劇等文藝作品中,都不難見到,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此外,語言、語文有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比如‘妻子’一詞可能就有十幾種其他表述,各地對‘父親’的叫法也各不相同,文化、文學的這種多樣性應該被保留。”而對于上海出版社回應“更改是為了落實二年級學段識字教學任務的需要”,周瑄璞認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教給他什么他就能學會什么,沒有必要這么刻板,要教哪個字就非得在哪一個階段教。 

  作為一名作家,周瑄璞也向記者分享了一些文學作品里的表述問題。“作家的作品往往是其人生經歷的延伸,這意味著某些極具個人色彩以及地域性質的元素,與生俱來就是作品的一部分,就是這個作品應該有的文化氛圍。”周瑄璞拿自己的長篇小說《多灣》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多灣》寫的是我的家鄉河南臨潁縣的故事。我們那邊把‘吃奶’叫作‘吃媽’,這個詞是極具當時那個環境那個年代的特色的,讀起來非常生動。但小說出版前,也被改了回來。” 

  周瑄璞說,因為此事,她還曾生過一段時間的悶氣。在她看來,文學作品有時候用一些方言恰恰是對有地域背景的作品的尊重,用方言其實也完全不必擔心讀者看不懂,可能這個詞讀者單獨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聯系上下文基本上都能看明白。我國民族眾多,文化多樣,為了更好地融合交流,推廣普通話、要求規范用字沒有問題,但各個地區自己的一些特色也應該有所保留,而這些應該保留的東西之中,方言是重中之重。她反問,“為什么我們的老師不能告訴孩子們姥姥也叫外婆呢?為什么不能再順便給孩子們延伸講講這兩種叫法之間的地域差異,以及背后的一些故事呢?” 

  最新進展:上海市教委要求將“姥姥”改回“外婆” 

  上海市教委23日公布關于小學語文教科書“外婆”改“姥姥”一事的處理意見,責成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會同上海教育出版社迅速整改,向作者和社會各界致歉,并與作者溝通,將文中“姥姥”一詞恢復為原文的“外婆”一詞,同時依法保障作者權益。 

  上海市教委介紹,按工作計劃,今年9月起,上海小學二年級將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科書停止使用。 

  上海市教委要求全市教材編寫工作要從中吸取教訓,充分尊重作者原文原意,切實依法維護作者正當權益。上海市教委還將進一步加強教材編制的管理與指導,提高教材審查能力,提升教材質量。本報記者張晴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