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易陽在引導行人過馬路

  去年7月,因為一段“用英法俄日四國語言,向外國游客指路”的視頻,讓西安交警雁塔大隊長延堡中隊輔警易陽在網上走紅。 

  因為大學學的是英語專業,后來又在培訓機構當過老師,易陽有“學霸”之稱。他說,能把自己學到的外語技能在實際工作中學以致用,是件快樂的事。而做自己喜歡和快樂的事情,也是他選擇當警察的初衷。 

  “跟我學一遍交通手勢” 

  7月1日下午,三秦都市報記者來到易陽執勤的長安南路和雁展路的丁字路口,現場直擊這位“學霸交警”的晚高峰。 

  這里是電視塔轉盤一個重要的樞紐,南北方向連接南三環——電視塔——小寨這個大中樞;東西方向,出入曲江的滾滾車流要從此地經過,而大批行人也將由此通過,由于沒有紅綠燈,在早、晚高峰時期,極易形成堵點。 

  “一個好的交警,首先要做到快速消除堵塞,保障暢通。”他舉了一個例子,“這些車流、人流不斷匯聚,是不是很像我們小時候玩的俄羅斯方塊?每次在人流與車流交匯時,把他們疏導通暢,就好像玩俄羅斯方塊,所以我工作時有時也會累,也會郁悶,但我自己這樣調節后,就感覺好多了。” 

  說完這句話,他笑了笑,扭身走入熙攘的車流。雁展路自東向西進入環島時不能掉頭,有的司機總是不按地標指示行駛,而且在易陽給手勢示意,進入盤道后還要強行掉頭。 

  “你好,請出示駕照、行駛證。” 

  “知道這里不能掉頭不?” 

  “不知道,真不知道啊!” 

  “好,來跟我學一遍交通手勢,下次記住了,這里不能掉頭。”這是易陽自創的一門管理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以教育代替處罰。 

  “我的工作崗位在馬路上” 

  易陽說,自從去年開始的“車讓人”行動后,經過一年多的磨合,大部分司機都能自覺禮讓行人,在非高峰時期,這里秩序井然。 

  但是到了早、晚高峰時期,途經這個路口的車輛和行人陡增,就必須介入進行科學疏導,如果車輛川流不息,兩邊行人堆積過多,就會對行人產生危險;而如果行人絡繹不絕地穿行斑馬線,就會造成車輛大量擁堵,不僅會擁堵在這個丁字路口,包括長安南路、雁展路、翠華南路、匯新路都會因此而產生擁堵。 

  高峰時,車輛川流不息,如同一條湍急河流,馬路兩邊焦急等待通過的行人就如同渡河人。而易陽,此刻就是擺渡人 

  ——他需要一次一次地“劈開”湍急的“河流”,將兩邊的“渡河人”引導向“彼岸”。 

  騎電動車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們機動性強,容易與汽車搶道,這些人是易陽和同事們重點“照顧”的對象。易陽帶著他們過斑馬線時會非常警惕,不時地回頭看,確保順利通過。當遇到一些“磨嘰”的電動車司機,他也會敦促他們快速通過。 

  晚高峰歷時一個半小時后,車流、人流基本暢通了,易陽才慢慢松了一口氣。 

  “我的工作崗位在馬路上。”易陽說,引導行人、車輛遵守法規,安全、文明出行,保持交通暢通是工作職責,只有工作做好了,才是最有意義的。文/圖本報記者宋雨晁陽通訊員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