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7月23日,西安市公安局和西安市環境保護局聯合發布了《關于禁限行高排放老舊汽車的通告(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稱,經市政府同意,西安市將對高排放老舊汽車實施禁限行管控,其中有關汽油(天然氣)老舊汽車的禁限行政策引起廣大市民高度關注。 

  “征求意見稿”中說,2008年8月1日前注冊登記的汽油(天然氣)汽車自2019年8月1日起,全天禁止進入西安市三環路(含)以內及遠郊區縣主城區內通行。自2020年8月1日起,全天禁止在西安市行政區域內通行。 

  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全天禁止2013年7月1日前注冊登記的柴油汽車進入西安市三環路(含)以內通行。自2019年8月1日起,全天禁止進入西安市三環路(含)以內及遠郊區縣主城區內通行。自2020年8月1日起,全天禁止在西安市行政區域內通行。 

  該文件的有效期為5年,征求意見的截止時間為2018年8月11日。 

  該“征求意見稿”一經發布,立即在市民和網友中引發熱議。昨天上午,三秦都市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市民,傾聽他們的看法和建議。同時,三秦都市報全媒體推出《你同意全天禁注冊超過10年的汽油車進三環嗎》的問卷調查。 

  記者梳理受訪市民的觀點,以及網友的評論和留言,共整理出大家關注度最高的10個問題。 

  1 

  10年才跑十幾萬公里的私家車就不讓進三環,合適嗎? 

  出租車司機李師傅覺得,把2008年作為時間點與西安實際情況不符:“有些家庭用車,跑10年也不過十幾萬公里,根本達不到報廢條件。現在限制人家出行,忽視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缺乏深入考慮。應該把時間再提前,比如對2003年之前的車進行禁行,這樣才符合實際。” 

  2 

  把車限制在三環外,城里就沒有污染了? 

  市民舒先生認為,如果是為了治污減霾保衛藍天,完全可以給予市民部分補貼,提倡市民對不達標的車輛排氣系統進行改造,改造達標的車輛就可以上路行駛。“柴油車改造過后符合規定的都可以上路行駛,汽油車或者天然氣車也可以采取同樣的辦法啊。并不是說你把車限制在三環外,汽車尾氣就不會往城里移動了。” 

  3 

  限行政策是否可以代替車輛年檢制度? 

  網友“缺鈣的小可愛”說,《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明確規定,小型非營運客車6年免檢,6年后需要按規定接受年檢。而在年檢中有關于機動車排放檢驗,這其中并沒有對柴油車與汽油車區別對待。“征求意見稿”既然規定了禁止通行,是否意味著已經替代年檢制度可以免于年檢,畢竟到達年限就不得上路行駛。 

  4 

  正當“壯年”的柴油車就被禁限行,損失誰來補? 

  市民李女士的觀點代表了相當大一批貨車司機的聲音:“我家里有兩輛柴油車,購置于2012年,剛好比‘征求意見稿’中規定的2013年早了一年。我覺得制定政策的人肯定很少開柴油車,一輛柴油大貨車買車加辦完手續50萬元,出廠時限制報廢年限為15年,開到今年第6年,才算是收回成本還不算車輛折舊。現在這些車還算‘壯年’就要禁限行,必然會影響我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我們的生活水平必然會出現大幅度下降。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多考慮底層群眾的實際需求,我們總不能餓著肚子呼吸清潔的空氣啊。” 

  5 

  以2008年8月1日為分界線,是以什么為依據的? 

  網友“小斌”留言:“用注冊時間點來卡不準確,應該直接用尾氣排放標準來表述。2008年8月1日這個時間點是以什么為依據的?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后這些柴油車或者汽油車,是不是只能用10年或5年?如果不是只能用10年或5年,那以2008年8月1日這個時間點為分界線,這個時間段買車的人,如今是不是吃了悶虧?” 

  網友Luck說,環境污染可以有很多辦法來解決,報廢車輛難道不會增加車輛數量么?這不是與政策初衷相違背了嗎? 

  6 

  新規將加速車輛貶值速度,能否補回二手車車價跌落的差額? 

  市民丁女士有輛已經開了8年多的Smart轎車,她說:“我的車本就是家里的第二輛車,平時就是送孩子上下學開。這輛車當初買時并不便宜,剛剛完成審驗,各方面都很合格,本來我還打算再開幾年,但目前政策一出來,勢必加速老舊車輛淘汰更新和貶值速度,像我這車本來二手車還能賣幾萬元,但現在即便它顏值可以,停車不占地方,但一個不讓進三環或者建議淘汰,就意味著二手交易希望渺茫。現在淘汰黃標車都還有補貼,不知道建議淘汰有沒有相關補貼?即便有,能否補回二手車車價跌落的差額?” 

  7 

  老舊蔬菜水果副食供應貨車限行,市民生活成本會不會上漲? 

  網友“愛牛奶的貓”留言道:“西安每天的蔬菜水果副食品供應,基本都靠柴油貨車。西安的三環和繞城本就糾纏在一起,貨車進三環本來就有時間或線路的限制,現在擬定2013年以前的柴油貨車以及外埠高排放老舊汽車不能進三環,這些東西怎么運輸?蔬菜水果的成本會不會上漲?老百姓的生活怎么保證?” 

  8 

  禁止老舊車輛進三環,能減少多少污染,有無科學數據支撐? 

  市民劉先生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他們本就有自己的車輛下線規則。但他沒搞明白,機動車到底是不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2017年4月,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把脈西安大氣污染問題,明確指出造成西安污染的主要因素是‘關中地區重化產業比重較大’。主要是化工、火電、水泥等重化工工業污染造成的。在督察組提到的污染源中,并沒有提到機動車。而如今通告不僅說是為了保護藍天,而且禁限行還包括了以天然氣等新能源為動力的車輛,有沒有相關統計數據?” 

  9 

  限行后通達三環的公共交通設施,能否無縫銜接? 

  網友“微末”留言說:“目前國內只有兩個城市有類似政策,分別是北京和天津。我認為以上兩個城市的政策比西安目前的‘征求意見稿’要更加溫和,從市民實際出行出發,10年以上老舊車輛不讓進三環,那三環周邊有無配套停車場?通達三環的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設施,是否無縫銜接?如果家住三環內,是不是意味著車放在停車位上動也不能動了?” 

  10 

  是否想過“補貼”比“限制”更合適? 

  市民于先生說:“政府可以約束明天買汽車的人,可以規定購買汽車排放標準必須達到怎樣的排放標準,但不能突然宣布市民昨天購買的汽車就不能上路了。我想問問政策制定者,在發布征求意見稿時,是否想過‘贖買’‘補貼’比‘限制’更合適?”

  本報記者李佳實習生周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