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業主微信群里眾籌給保潔員買空調 本報記者宋雨攝

34
位業主在微信群里眾籌幫忙買空調
微信群里,業主們發來的“紅包雨”,讓群主馮濤心里感到沉甸甸的。“這股熱情勁,有些超乎我的想象。”馮濤說,業主們雖說在同一個群里,但畢竟各行各業都有,這一刻,他體會到了濃濃的鄰里真情。
“老宋辛苦了”
西安城北華都錦繡小區,83位業主,自發建了一個微信群。
今年7月22日上午9點半,業主呂軍明發了條微信,“咱們小區打掃衛生的老宋,屋子里連個空調都沒有,天氣這么熱,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怎么干活?大家應該考慮一下。”呂軍明是開涼皮店的,他說好幾次深夜回家、凌晨出門,都會看到老宋睡在院子里的躺椅上,一打聽才知道,是因為宿舍沒有空調,太熱,沒法睡。老宋大家都認識,他是小區唯一的保潔員。2017年8月1日來小區工作,為人樸實厚道,工作任勞任怨,口碑極好。呂軍明的微信,瞬間得到了回應。
討論隨即展開,氣氛火熱。不到半小時,意見出爐了——給老宋的宿舍裝空調。“宿舍面積也就五六平米大,買個一匹的空調,足夠用,也不貴。”一位業主在群里發了一個紅包后,同時附上一句留言:老宋辛苦了!一個個“紅包”,紛紛發在群里,金額最多的200元,最少的幾十元。不到一下午工夫,34位業主湊了2820元。群主馮濤負責保管,曹新強代表業委會,負責監督使用。
“小區就是我的家”
“空調已經買好了,這兩天就可以裝。”昨天上午,三秦都市報記者在華都錦繡小區見到了老宋。他57歲,精瘦,皮膚黝黑。“謝謝業主們,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他帶記者來到自己的宿舍。這里就他一個人住,是由6樓樓梯外一間閑置的屋子改裝而成,沒有窗戶,除了一張單人床,幾乎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燒水壺、滅蚊燈,都是業主們送來的。”老宋笑稱,“來這里快一年了,沒有休過假,小區就是我的家。”
馮濤介紹,買空調花掉了1780元,剩余的1000多元,給老宋當作電費,“這個錢,夠他用兩個夏天了。”——都說遠親不如近鄰,這些熱心業主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鄰里關系標本”。文/圖本報記者宋雨實習生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