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 (記者 魯鵬飛) 近日,有網友在西部網民生熱線反映,西安一家戶外旅行公司欲國慶組織“太白大北南”“太白小北南”徒步穿越活動,根據規定,鰲太線路禁止穿越,希望有關部門管理。9月30日下午,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回應,太白大北南穿越線路是禁止穿越的,他們將積極組織人員開展攔截勸返。

  “前幾天看到‘鰲太穿越’有驢友死亡的新聞,恰巧看到西安冰巖探旅公號上發布的鰲太穿越行程,他們國慶期間準備穿越,根據相關規定,鰲太線禁止穿越。希望政府能夠保護秦嶺生態,解決此事,維護大家生命安全,為自己負責,也為旅游安全負責。”近日,有網友在西部網民生熱線反映西安一家戶外旅行公司欲國慶組織人員到太白山徒步穿越,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管理。

  記者隨后查看該微信公眾號發現,該微信公眾號確實于8月28日發布了“太白大北南”“太白小北南”穿越的信息,其中詳細介紹了兩條穿越線路的行程、時間、線路特點、活動費用等信息,兩條線路都提到國慶期間穿越,“太白小北南”穿越行程里還提到了中秋節穿越的行程。

  據了解,近年來,部分戶外運動探險者在網站論壇公然發帖,擅自組織“鰲太穿越”等違法活動,隨意進入保護區核心區,嚴重破壞了秦嶺高山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為了加強區內生態保護,減少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的不利影響,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已多次發布禁止“鰲太穿越公告”,“鰲太線”、“龍洞溝、將軍石至太白山線”是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 禁止一切單位或個人隨意進入開展非法穿越活動。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陜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 將對涉及保護區非法穿越活動進行嚴厲查處。

  針對此事,9月30日下午,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回應,整治“鰲太穿越”是管理局今年保護工作的重點。為了加強國慶期間對入區人員的管理,9月29日管理局已做出全面安排,由旅游科,保護科組織人員進駐塘口等地,協調組織四個保護站開展攔截勸返。對于該戶外旅行公司組織的兩條穿越線路,其中太白小南北穿越線路:下板寺一拔仙臺一厚珍子,屬于太白山保護區生態旅游小區范圍,允許游覽。

  大南北穿越:羊皮溝一拔仙臺一豬娃溝一線是禁止穿越的,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已將此事通知基層保護站,由旅游科、保護科統一協調指揮,統籌安排力量,積極開展攔截勸返。

  哭泣的“鰲太線”(一)

  “鰲太線”是驢友們的稱謂,即縱貫秦嶺鰲山與太白山之間的主山脈線路,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譽為“中華龍脊”。

  為什么要禁止“鰲太穿越”?

  1“鰲太線”——保護區核心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應當劃為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鰲太線”正是位于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擅自穿越即為違法。

第四紀冰川遺跡石海第四紀冰川遺跡石海

  “鰲太線”平均海拔為3200米,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地貌。太白山是連接我國東部第四紀冰川與西部現代冰川之樞紐,對太白山第四紀冰川活動規律的研究是揭開我們東部低海拔地區第四紀是否存在冰川之謎的一把鑰匙。

  “鰲太線”自古就屬于無人區,在戶外運動興起之前,保存有完好的天然狀態的山地生態系統,整個生態系統完整、穩定、生物多樣性豐富。

  “鰲太線”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黑河水庫和石頭河水庫是陜西關中地區沿線城市的飲用水源,黑河和石頭河就發源于“鰲太線”上。

“鰲太線”上的獨葉草“鰲太線”上的獨葉草

  “鰲太線”沿線分布有國家和陜西省重點保護植物以及太白山特有植物60余種,這些植物對生境的變化十分敏感,一旦被破壞,會造成毀滅性的死亡。尤其是一些太白山特有植物,如太白山雪靈芝,只有很少的居群,且就分布在“鰲太線”上,一旦受到破壞滅絕,地球上就少了一個物種。

東塬口監控拍攝到的羚牛東塬口監控拍攝到的羚牛
藏鼠兔藏鼠兔
血雉血雉

  “鰲太線”處于亞高山灌叢草甸帶,這里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夏季活動、覓食的地方,還有各種高山鳥類(血雉、隼等)、小型哺乳動物等。根據近兩年高山監控的數據統計,受人為活動干擾的影響,“鰲太線”上羚牛的活動數量明顯減少。

海塘河溝道布設的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海塘河溝道布設的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界,保護區內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秦嶺南坡太白河—龍洞溝—海塘河區域,分布最高海拔為2900米左右。“鰲太線”上被驢友稱為2800米營地的地方,是秦嶺山脊海拔較低的一個豁口,地勢平坦,植被豐富,此處南接秦嶺海塘河溝道,北接秦嶺北坡的白云峽溝道,是大熊貓唯一有可能從秦嶺南坡遷移到秦嶺北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為活動對大熊貓遷移造成極大威脅。

  2“鰲太線”——“垃圾線”?

“鰲太線”上的垃圾“鰲太線”上的垃圾

  近年來,部分戶外運動探險者擅自組織“鰲太穿越”活動,隨意進入保護區核心區。盡管我局加大了對“鰲太線”的警示宣傳、巡護和檢查力度,但伴隨著戶外穿越活動熱的興起,屢禁不止,已嚴重破壞了秦嶺高山區脆弱的生態環境,給自然保護工作造成巨大壓力。

  “鰲太線”巡護時,發現的垃圾越來越多,可以說是抬頭看美景,低頭見垃圾。驢友隨手丟棄的垃圾有便攜式煤氣罐、塑料飲料瓶、各種塑料食品包裝袋,還有一些鞋子、衣服等。

保護區工作人員清理垃圾并背下山保護區工作人員清理垃圾并背下山

  這些金屬和塑料制品幾乎都不能自然降解。這些垃圾對本來就脆弱的高山區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垃圾堆積,侵占草地;污染土壤,破壞土壤中原有的生態平衡;產生有害物質,滲入地表,污染水源地;野生動物誤食造成死亡。

  3“鰲太線”—“死亡線”?

  “鰲太線”整個穿越過程大都行走在第四紀冰川遺跡形成的石海、刃脊和角峰之間,高強度的線路、極其復雜的地形、變幻莫測的氣候,極易造成體力透支、高原反應、身體快速失溫、迷失方向等,可以說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從2012年至2017年,短短五年時間,“鰲太線”就累計走失、失蹤、死亡驢友多達46人,在網絡上搜索“鰲太事故”,讓人觸目驚心!“鰲太線”成為國內死亡率最高的一條線路,可以說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線”。“鰲太穿越”已經成為一種危險的、背離戶外精神的“競賽”!

搜救人員將“鰲太穿越”遇難驢友遺體抬下山(圖片轉自網絡)搜救人員將“鰲太穿越”遇難驢友遺體抬下山(圖片轉自網絡)

  “為什么要禁止“鰲太穿越”?為了給脆弱的生態環境一點恢復的空間、為了給珍稀動植物們一個完整不受打擾的家園、為了您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