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國慶節期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內游客如潮。 本報記者 趙爭耀 攝國慶節期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內游客如潮。 本報記者 趙爭耀 攝

  國慶期間,全省天氣晴好,關中秋意正濃、陜南稻花飄香、陜北層林盡染,三秦大地處處呈現出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為做好國慶假日旅游工作,各地早謀劃、早部署、早安排,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假日旅游節慶活動及有力的保障措施,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假日旅游需求,全省旅游接待人數及綜合收入再創新高,彰顯了旅游發展現代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形象國際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發展成果。據測算,國慶假日期間,全省累計接待境內外游客7002.33萬人次,同比增長24.22%;其中境外游客16.96萬人次,同比增長15%;旅游總收入393.93億元,同比增長33.08%。國慶假日旅游主要有以下特點:

  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成果凸顯

  “滿意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一)假日旅游凸顯高質量發展成果。為適應大眾旅游時代需求,各地以“廁所革命”為契機,全面加強旅游交通體系、自駕服務體系和咨詢服務體系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滿足自駕游、自助游、親子游快速增長的需求;不斷擴大的高鐵“朋友圈”、高速公路網絡以及方便快捷的景區“零換乘”,讓假日期間來陜旅游的外地游客大幅增長,游客人均花費562.6元,比去年增加37元。

  (二)旅游產品供給呈多元化趨勢。為適應個性化消費需求,各地在做好傳統旅游景區、傳統觀光項目的同時,依托城市街區、廣場、鄉間道路、古鎮、秋收場景等,設計塑造多樣化、特色化旅游景觀及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既滿足了大眾游客的觀光休閑需求,又迎合了小眾游客追求個性、自我的多層次的特點,親子游、繪畫游、攝影游、跟著抖音網紅游等成為新亮點。

  (三)人性化服務提升陜西旅游影響力。為應對假日游客高峰,各地各部門創新舉措、增加人力、延伸服務,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西安、咸陽等地提前發布假期出行指南,引導群眾錯峰出行,暢游金秋美景;華山、大水川等景區采取網上提前預約的方式,方便游客購票入園;金絲峽景區每0.5公里就安排1名工作人員為游客提供服務。假日期間,華山景區工作人員到懸崖下為游客撿回掉落的背包、接力護送行動不便的游客下山……

  旅游節慶活動豐富多彩

  “文化陜西”品牌吸引力不斷增強

  (一)金秋旅游活動“惹火”三秦。9月27日,2018陜西金秋旅游節正式拉開帷幕,300余項活動獻禮金秋,200多景區優惠迎客,30處醉美秋色精彩亮相,250余處人文自然景區點共推“金秋陜西免費之旅”。巍巍秦嶺、大河之秋。假日期間,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圈和黃河旅游帶上的“醉”美秋色一股腦蜂擁而至,赴秦嶺登高望遠、看壺口秋水長天、去泥河溝采摘紅棗、賞靖邊丹霞地貌……美景、美食構成的美好旅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二)絲路旅游、紅色旅游持續火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航線、高鐵、高速公路的進一步完善,陜西絲綢之路起點旅游走廊建設不斷向前邁進,大雁塔、城墻、華清宮、法門寺等景區在全面提檔升級的基礎上,面向世界發出邀請,一系列宣傳促銷活動極大地提升了絲路起點旅游的知名度。假日期間,西安城墻景區《長安頌》精彩亮相,加上“遇見·絲路之光”主題攝影展,七天時間接待游客25萬人次;大雁塔景區接待游客10.9萬人次;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接待游客109.82萬人次;彬縣大佛寺接待游客2.1 萬人次。隨著“延安情·延安行”紅色旅游進校園活動的不斷深入,陜西紅色旅游線路和產品為更多的學子所熟知,走進陜西、體驗紅色經典文化成為一種潮流。

  (三)文明旅游成為一道亮麗風景。榆林、韓城等地向市民和游客發出文明倡議,引導廣大群眾、旅游經營者與游客一同營造講文明、重禮儀、樹形象、筑誠信的文明旅游環境;渭南葡萄產業園等景區積極開展文明旅游宣傳活動,號召游客文明出行,共同營造講文明、樹新風、謙和禮讓、和諧有序的旅游環境;韓城、大荔等地旅游志愿者在高速入口等地為游客服務;延安各大景區推出的“小小講解員”,為游客提升免費講解;華陰市旅游志愿服務“小紅帽”活躍在一線,為入境游客提供咨詢、文明引導等旅游服務。

  鄉村旅游市場異彩紛呈

  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成效明顯

  一是鄉村旅游目的地持續火爆。為滿足游客“鄉愁”的需求,各鄉村旅游點推陳出新,通過舉辦系列主題活動豐富游客假日體驗。作為全省鄉村旅游的代表,袁家村、馬嵬驛、白鹿倉繼續領跑全省鄉村旅游,節日期間,袁家村接待游客108.4萬人次,馬嵬驛接待游客92.18萬人次,白鹿倉假日期間推出熱氣球體驗、魔法劇場、溫泉房車、特色演藝等一系列活動,吸引游客128萬人次,同比增長16%。

  二是采摘等體驗型產品備受青睞。金秋時節,陜北的蘋果、紅棗,關中的獼猴桃、葡萄、冬棗,陜南的茶葉、魔芋等旅游商品深受游客喜愛,各地迎合游客體驗需求,推出一系列采摘活動體驗路線。

  三是民宿引領鄉村旅游業態創新。隨著鄉村旅游品質化提升,以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歡迎。柞水陽坡院子、花錦園、諸葛古鎮青舍精品客棧、華州區“伴山閑”等民宿游客爆滿,國慶假日期間一房難求。

  景區降價打破“門票經濟”

  假日旅游經濟出現井噴式增長

  一是景區降價為游客帶來更多實惠。節日前夕,80家高A級景區降價,寶雞金臺道觀文化景區等4家景區免費開放,為假日出行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二是供給側改革催生旅游新業態。為滿足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各地圍繞“旅游+”推動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豐富了旅游市場供給。

  三是假日旅游成為拉動消費的強大引擎。火爆的旅游業不僅為景區帶來收益,也帶動了商貿、住宿、物流、娛樂等領域的消費,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假日期間,西安曲江板塊酒店入住率達到90%以上,陜西互聯網旅游龍頭企業駿途網七天在線交易50萬次,同比增長52%,10月4日收入1507.82萬元,創單日營收最高紀錄。

  嚴守紅線科學謀劃

  假日旅游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

  科學謀劃周密部署。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認真落實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年中秋和國慶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時下發通知,對國慶假日旅游進行部署,并組織召開動員會,要求各地旅游管理部門提高認識、嚴密組織,采取得力措施強化假期應急值守,暢通舉報投訴和信息傳遞渠道,及時發布假日旅游交通、天氣、安全提示和旅游市場信息,健全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強化應急協調聯動機制,用假日保障檢查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成果;要求旅游企業確實做好出境旅游安全、文明旅游、游客流量調控等工作,切實保障游覽秩序和安全。

  加強檢查堵塞漏洞。節前,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由領導帶隊,分別對各市的景區安全、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應急救援、旅游購物等進行檢查并提出要求;聯合物價、文物、文化、質監等部門對各景區進行執法檢查,要求景區從完善服務細節、加強食品安全、強化安全措施三個方面全面加強自查工作。

  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隨著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旅游市場監管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內容,各地市通過召開動員會、部署會等形式,對假日旅游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節前,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結合近年國慶期間道路出行特點,對節日期間交通形勢作出預判,并發出安全出行提示;渭南、銅川等地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帶領公安、交通、安監、物價、市場監管等部門,對假日旅游保障工作進行檢查。

  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假日旅游市場供給充足、特色鮮明、氛圍濃郁,旅游市場秩序和安全得到有效保證,人民群眾的假日旅游需求得到更好地滿足,國慶假日旅游取得圓滿成功。

  本報記者 馬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