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陜西餐飲業以13.2%的增長位居全國第一。提到陜西美食,很多人會想到肉夾饃、涼皮、牛羊肉泡饃,其中一些小吃已經聞名全國甚至走向海外,但成體系的“陜菜”卻遠沒有陜西的文化和旅游景點名聲大,甚至還出現了“陜西九大怪,秦人不知有陜菜”的怪現象。昨天,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舉行,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就陜菜的發展進行解讀。

  省商務廳商貿服務業處處長畢平陽表示,截至目前挖掘整理的陜菜大概有2000多種。 同時,省商務廳先后三次評選和認定了198個陜菜的品牌店和示范店,其中陜菜品牌店149個,示范店49個。

  2017年12月14日,《推進陜菜品牌建設行動方案》正式出臺。《方案》中提出,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力爭到“十三五”末,使陜菜品牌四大體系建設基本完成,使陜菜在全國乃至世界有一定的影響,成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加強陜菜品牌標準體系建立,是陜菜發展的根本。2016年4月,西安市首期發布了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肉夾饃、藍田蕎面饸饹等5種地方風味小吃的制作技術規程。迄今為止,已立項了24項地方風味小吃的標準,其中已經發布了13項,包括粉湯羊血、鍋貼、羊肉餅、醬牛肉、芝麻涼糕、甑糕以及酸湯水餃等。

  畢平陽介紹,未來計劃在3—5年內,在全省建設20—30條特色美食商業街區。各地市要結合當地情況,來制定各自的美食街區發展規劃。“我們要求突出特色,和文化旅游資源相結合,內容上增加群眾參與體驗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