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頭條

提起國寶大熊貓提起國寶大熊貓

  人們往往會以為

  它是四川省特有的產物

但你們知道嗎?但你們知道嗎?

  陜西是世界上最有可能

  遇見野生大熊貓的地區

  在秦嶺,生存著345只野生大熊貓

  平均每百平方公里至少有十只大熊貓

  野外種群密度和野外偶見率居全國之首

  而且,不同于

  大熊貓的官方色調——黑白相間

  秦嶺中還生活著棕黃色與白色相間的

  “金絲大熊貓”!

  這里,還有一個超棒的消息

  告訴大家

  我省還將建

  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秦嶺區

  這座公園面積

  相當于8個西安市建成區面積!

陜西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置示意圖陜西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置示意圖

  小布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面積為2.7134萬平方公里,劃分為四川省岷山片區、邛崍山——大相嶺片區,陜西省秦嶺片區和甘肅省白水江片區,其中四川園區占地20177平方公里,甘肅園區面積2571平方公里,陜西園區4386平方公里。大熊貓國家公園包括核心保護區、生態修復區、科普游憩區、傳統利用區4個功能分區,其中核心保護區覆蓋全國現有的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涉及大熊貓及區內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

  其中,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秦嶺區的面積相當于8個西安市建成區的面積(548.6平方公里),占秦嶺總面積(57000平方公里)的7.6%。其中包括12個自然保護區、3個省屬林業局、2個森林公園、2個風景區,涉及西安、寶雞、漢中、安康4市8縣的19個鄉鎮。

  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將打破大熊貓種群隔離、棲息地破碎化的現狀,以加強大熊貓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護和修復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系統,加強棲息地連通廊道建設,保護和復壯大熊貓野外種群,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降低大熊貓孤立小種群的滅絕風險。陜西秦嶺區工程建設投資年限為10年。

秦嶺大熊貓系大熊貓新亞種秦嶺大熊貓系大熊貓新亞種

  被譽為“國寶中的美人”

  學者認為,2000年前,大熊貓已成為西漢上林苑皇家豢養的珍禽異獸之一。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研究和保護。多年來,陜西在秦嶺觀測、救護到的棕黃色大熊貓共有9只,人們形象地稱為“金絲大熊貓”,秦嶺地區獨有。在陜西,大熊貓分“黑白”和“棕黃色”兩種,既可看到“金絲大熊貓”活體,又可看到紅外相機拍到的“金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

  秦嶺大熊貓已被科學界公認為大熊貓的新亞種。其頭骨、牙齒等與其他山系大熊貓有顯著差異,主要特征:體型較大,頭圓臉胖,雍容可愛,被譽為“國寶中的美人”。

  據檢測結果顯示,秦嶺大熊貓比其他5大山系的大熊貓更為原始,具有獨立的進化歷史,在遺傳分化上、形態上已達到了亞種分化的水平。

全省已建16處大熊貓保護區全省已建16處大熊貓保護區

  成立大熊貓保護領導小組,編制《大熊貓保護規劃》和《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規劃和方案》,實施《秦嶺生態保護條例》,制定《陜西省重點區域大熊貓種群動態監測工作方案》,啟動重點區域大熊貓種群狀況監測……一系列保護管理行動的開展為秦嶺大熊貓種群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從1965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陜西太白山自然保護區起,全省先后建立了16處(其中國家級13處)以保護秦嶺大熊貓為主的保護區,面積約35萬公頃,使75.94%的野外大熊貓及其56.14%的棲息地得到更為嚴格的保護。其中兩個入選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1個入選“全球最佳管理保護地綠色名錄”。

  目前,陜西在秦嶺北麓組建了秦嶺大熊貓繁育基地、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與美英等國的科研機構和熊貓國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等國際組織廣泛合作,加強秦嶺大熊貓種群與棲息地保護、開展人工繁育與種源交流、疫病防治與防控等研究,取得一些重要科研成果?;竟タ肆舜笮茇埲斯し庇写嬖诘摹鞍l情難,配種難,育幼難”三大科研難題,完善了大熊貓人工種群譜系,建立了大熊貓精子庫,啟動了大熊貓遺傳物種交流,探討大熊貓育幼技術,提高了人工繁殖水平。特別是凍精制作,激素測定技術等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陜西秦嶺大熊貓約345只(不含幼體),占全國18.5%,棲息地面積36.06萬公頃,潛在棲息地面積24.46 萬公頃,涉及5市11縣。與10年前相比,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增幅為26.4%(三調為273只),超出全國平均增幅9.8個百分點,為全國最高。種群密度為0.096只/平方千米,較三調增高了23.1%,超過全國0.072只/平方千米的平均密度,位居全國之首。

期待期待

  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秦嶺區

  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