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近日印發。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第一個聚焦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時代我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綱領性文件。
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意見強調,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加強組織領導,開創新時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指導思想。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強化教師隊伍基礎作用,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基本要求。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深化改革,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堅持德育為先,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堅持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堅持面向全體,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堅持知行合一,讓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突出德育實效。完善德育工作體系,認真制定德育工作實施方案,深化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大力開展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
提升智育水平。著力培養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業質量標準。
強化體育鍛煉。堅持健康第一,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嚴格執行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健全國家監測制度。除體育免修學生外,未達體質健康合格標準的,不得發放畢業證書。開齊開足體育課,將體育科目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
增強美育熏陶。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嚴格落實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結合地方文化設立藝術特色課程。廣泛開展校園藝術活動,幫助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
加強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制定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學生生活實踐、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教育。優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構,確保勞動教育課時不少于一半。家長要給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校要堅持學生值日制度,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勞動,積極開展校外勞動實踐和社區志愿服務。創建一批勞動教育實驗區,農村地區要安排相應田地、山林、草場等作為學農實踐基地,城鎮地區要為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踐等提供保障。
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優化教學方式。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教師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上要講清重點難點、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
加強教學管理。省級教育部門要分學科制定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市縣級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形成教學管理特色。學校要健全教學管理規程,統籌制定教學計劃,優化教學環節;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注重做好幼小銜接;堅持和完善集體備課制度,認真制定教案。各地各校要切實加強課程實施日常監督,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超標教學、違規統考、考試排名和不履行教學責任等行為。
完善作業考試輔導。統籌調控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作業數量和作業時間,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探索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從嚴控制考試次數,考試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
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按照服務教師教學、服務學生學習、服務學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
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大力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以新時代教師素質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為導向,改革和加強師范教育,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實施全員輪訓,突出新課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術培訓,強化師德教育和教學基本功訓練,不斷提高教師育德、課堂教學、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實驗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導等能力。進一步實施好“國培計劃”,增加農村教師培訓機會,加強緊缺學科教師培訓。實施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定期開展教學素養展示和教學名師評選活動,對教育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師予以表彰獎勵。
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各地要按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做好編制核定工作,并制定小規模學校編制核定標準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寄宿制學校提供生活服務的實施辦法。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不得產生新的代課教師。縣級教育部門要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在核定的總量內,統籌調配各校編制和崗位數量,并向同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財政部門備案。制定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公開招聘辦法,充分發揮教育部門和學校在教師招聘中的重要作用,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實行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制度,對不適應教育教學的應及時調整。加大縣域內城鎮與鄉村教師雙向交流、定期輪崗力度,建立學區(鄉鎮)內教師走教制度。進一步實施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和“銀齡講學計劃”。完善教師崗位分級認定辦法,適當提高教師中、高級崗位比例。
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制定教師優待辦法,保障教師享有健康體檢、旅游、住房、落戶等優待政策。堅持教育投入優先保障并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完善義務教育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建立聯動增長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績效工資分配辦法,績效工資增量主要用于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切實落實學校分配自主權,并向教學一線和教學實績突出的教師傾斜。落實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貼、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活補助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對在鄉村有教學任務的教師給予交通補助。
提升校長實施素質教育能力。校長是學校提高教育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應經常深入課堂聽課、參與教研、指導教學,努力提高教育教學領導力。尊重校長崗位特點,完善選任機制與管理辦法,推行校長職級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加大校長特別是鄉村學校校長培訓力度,開展校長國內外研修。倡導教育家辦學,支持校長大膽實踐,創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深化關鍵領域改革, 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
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國家建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修訂和實施監測機制,完善教材管理辦法。省級教育部門制定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指南,并建立審議評估和質量監測制度。學校要提高校本課程質量,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教材。嚴禁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取代國家課程,嚴禁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
完善招生考試制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健全聯控聯保機制,精準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高中階段學校實行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落實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政策,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審批機關統一批準的招生計劃、范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穩步推進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省級統一命題,堅持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不得制定考試大綱,不斷提高命題水平。
健全質量評價監測體系。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國家制定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標準。堅持和完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強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建立監測平臺,定期發布監測報告。
發揮教研支撐作用。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研工作,理順教研管理體制,完善國家、省、市、縣、校教研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應獨立設置教研機構。
激發學校生機活力。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保障學校自主設立內設機構,依法依規實施教育教學活動、聘用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管理使用學校經費等。各地要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嚴格控制面向義務教育學校的各類審批、檢查驗收、創建評比等活動,未經當地教育部門同意,任何單位不得到學校開展有關活動。
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保障義務教育財政經費投入,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經費支持力度。實施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計劃,整合建設國家中小學生網絡學習平臺。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重點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打造“鄉村溫馨校園”;加快消除城鎮大班額,逐步降低班額標準,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
加強組織領導, 開創新時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辦好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切實履行省級和市級政府統籌實施、縣級政府為主管理責任。黨政有關負責人要牢固樹立科學教育觀、正確政績觀,嚴禁下達升學指標或片面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和教師。要選優配強教育部門領導干部,特別是縣級教育局局長。縣級黨委和政府每年要至少聽取1次義務教育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加強學校黨的建設,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領導作用,強化黨建帶團建、隊建。
落實部門職責。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提供保障條件,切實管好學校。組織部門要加強對黨政領導班子及有關領導干部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做好教育部門和單位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指導學校做好黨建工作。
重視家庭教育。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強化監護主體責任。加強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為家長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強化考核督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納入黨政領導干部考核督查范圍,并將結果作為干部選任、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對辦學方向、教育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教育生態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地方,要依法依規追究當地政府和主要領導責任;對違背黨的教育方針、背離素質教育導向、不按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等行為,要依法依規追究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和有關人員責任。
營造良好生態。全黨全社會都要關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工作。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