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交通廣播
記者從西安市民政局獲悉
該局將于近日對西安市99條新道路命名
云屏巷、鏡湖路、景云路等路名文藝感十足
來看看你家門前那條路叫什么吧!

圖源網絡
為方便市民往來出行,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根據地名管理的有關規定,現將西安市部分擬命名的道路名稱予以公示。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群眾對公示的道路名稱提出意見或建議。
詳細信息及命名依據、道路示意圖等,可通過西安市民政局”官網進行查詢。
新城區(9條)

福聚巷
該路位于幸福路東側,周邊多為居民小區,屬居民區道路,取祈愿美好幸福之意,擬命名為福聚巷。
廣文巷
因該路兩側有昆侖小學以及昆侖中學,取激勵青少年廣博知識,修習文化、傳承文明之意,擬命名為廣文巷。
迎祥坊、迎祥南坊、迎祥北坊
這三條道路位于我市韓森寨區域內,均為居民區道路。清《咸寧縣志》記載,此地設韓森社管轄韓森寨村等42村。以原韓森寨七村迎祥堡村名作道路名,取迎祥納福之意,傳承老地名,按照道路方位分別擬命名為迎祥坊、迎祥南坊、迎祥北坊。
章敬坊
該路位于我市韓森寨區域內。公元767年,唐官魚朝恩捐獻其在城東的專院修建為章敬寺(后改名萬壽寺),為章敬太后薦福。次年唐代宗李豫親自到章敬寺拜佛,傳為佳話。為彰顯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擬將此路命名為章敬坊。
七彩巷
該路位于我市原市油漆廠區附近,現為居民區。取油漆色彩豐富多彩之意,擬命名為七彩巷,寓意群眾生活豐富多彩,充實安樂。
雙元巷
該路為連接含元路和東元西路的居民區道路,因連接的兩條道路中均有“元”字,擬命名為雙元巷,體現中華文明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
游藝巷
該路位于我市原游藝市場區域,現為居民區道路,利用老地名凸顯指位功能,將其擬命名為游藝巷。
碑林區(2條)
雙元巷
該路為連接含元路和東元西路的居民區道路,因連接的兩條道路中均有“元”字,擬命名為雙元巷,體現中華文明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

東岳廟巷
該路段東北側緊鄰東岳廟(東門內昌仁里)。西安東岳廟是民間供奉東岳泰山大帝及諸神的道教場所,主殿內壁畫內容豐富,色彩絢麗,藝術價值珍貴。1956年,東岳廟被列為陜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為突出地名指位性,擬將該路命名為“東岳廟巷”。

灞橋區(10條)
狄寨原路
該路是城南通往狄寨原主干道之一。據《梁書·康絢傳》記載,西晉前后曾有狄人在狄寨原上居住。《咸寧縣志》載:宋仁宗天圣年間,大將軍狄青征西夏時曾長期駐扎此地,后狄青駐軍的中心營寨便取名狄寨村,并形成集市貿易,俗稱狄寨街,亦稱狄寨鎮。為弘揚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特色,延續當地悠久的歷史地名,故將該路擬命名為狄寨原路。

忠勤路
該路為白鹿原上的通村道路,主要連接沿途的塘坪村、東張坡村、馬什字村、西蔣村、東蔣村等村落。道路專名采詞“忠勤”,體現淳樸忠厚、勤勞善良的民俗民風,擬將該路命名為忠勤路。

東柳瑞路、西柳瑞路
兩條道路位于西安鐵一中濱河學校東西兩側,此區域內多“柳”字命名的道路。為凸顯指位功能,形成序列地名,擬將這兩條路按方位分別命名為東柳瑞路、西柳瑞路。


柳韻巷、汀柳路、柳浦巷
這三條道路均位于灞河周邊區域,此地自古多植柳樹,著名的“灞柳風雪”是長安八景之一,因當地有多條以“柳”字命名的道路,以“柳”字序列化命名,采詞寓意與東柳瑞路、西柳瑞路相同。分別按照南北向道路以“X柳”為專名;東西向道路以“柳X”為專名。



銅人原路
該路是通往洪慶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干道之一。洪慶山,又稱“銅人原”。“銅人原”地名源于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鞏固統治,下令收繳六國故地兵器,運往京城鑄成“十二金人”放置在阿房宮的宮門外。西漢建立后,這12尊銅人被移置漢長安城內的長樂宮大夏殿前。相傳,其中10尊在東漢末年由董卓下令鑿碎鑄成銅錢。后魏明帝欲將剩下的兩尊運往洛陽,但因“重不可致”,將其遺棄在這片黃土塬上,因此人們就把這里稱為“銅人原”。為凸顯道路指位性,延續歷史地名文化,擬將該路命名為銅人原路。

臨灣路
該路位于灞橋區灣子村西側,與浐河河道走向基本平行,呈弧形。據史料記載,灣子村形成于隋唐年間,相傳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6),因這里地處浐河灣而得名灣子村,為紅旗街道歷史最早的自然村之一。采詞“臨灣”作為道路專名,在表現該路走向形態的同時,顯示該路臨近灣子村及瀕臨浐河的地理方位,保留老地名痕跡,擬將該路命名為臨灣路。

云扉巷
該路位于東三環浐河東岸,為居民區通行道路,規模較短。專名“云扉”采詞于唐馬戴《春日尋浐川王處士》詩中:“碧草徑微斷,白云扉晚開”,意境凸顯浐河河岸的美好景致,擬將該路命名為云扉巷。

未央區(15條)
延和東巷、延和西巷
這兩條道路分別位于開元路南段兩側,專名采詞自唐睿宗李旦的年號“延和”,以道路方位命名為延和東巷、延和西巷。

青霄路
該路位于唐大明宮遺址公園西北側,公園西北角有青霄門遺址,為展現昔日唐大明宮的恢弘壯景,擬將該路命名為青霄路。
文德路、光啟路
這兩條道路位于我市未央大學城所在區域,周邊已有龍朔路、顯慶路、武德路等多條采用唐代年號命名的道路,故采用“文德”、“光啟”(均為唐僖宗年號)予以命名。同時,這兩條道路位于文教區內,文德、光啟也有傳文承德、啟智明義的寓意。

篤信路
此路兩側分布有西安醫學院、西安工業大學等兩所高等院校,屬文教區域。“篤信”語出《論語· 泰伯》中“篤信好學”句,寓意提倡持信守誠的人生態度,反映培養具有高尚品格的年輕一代的良好愿望。
春珊路
“珊”字本意指搖曳多姿的樣子,與春字組詞為春珊,寓意春意盎然、搖曳多彩的景象。該路北接常青路,形成“常青”、“春珊”等富有詩意的道路名稱。

永賢路
該路為已命名的永賢路的南延伸段,為方便往來查找,故統一命名為永賢路。
玄武西路
該路為我市已命名的玄武西路東延伸段,為方便市民往來查找,統一命名為玄武西路。
錦榮路、錦春巷、錦宏路
這三條道路位于我市朱宏路東側區域,呈“工”字型。近年來,作為我市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區域,周邊已形成宜商宜居的居民生活區,采詞“錦”字,與“榮、宏、春”等予以搭配,寄托繁榮昌盛、生機勃勃的美好愿景,按照道路規模命名。

景云路
該路專名采詞自唐睿宗年號“景云”,與我市現存的開元路、貞觀路、永徽路等采用唐代年號道路平行,在彰顯我市唐文化歷史脈絡的同時,延續了我市城北未央路以東以唐歷史文化元素采詞的道路命名工作思路。

太康北巷
該路南起太康路,因此區域內已有太元路、太和路、太榮路、太祥路等多條以”太”字打頭的道路,為方便市民查找,形成系列地名,按照該路方位和道路規模,命名為太康北巷。

永淳路
該路位于我市太華北路以東,“永淳”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此區域內已命名有永城路、永信路、永明路等多條以“永”打頭的道路,命名“永淳路”與周邊道路形成序列化地名,方便群眾查找,同時彰顯我市深厚的唐文化歷史脈絡。

高新區(20條)
復振路
該路位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南側,西接興隆路。專名“復振”采詞自宋度正《上茶使趙伯川》中的“師友一源端復振,世間從此卜興隆”句。寄托教育科技興盛,西高新再次騰飛的美好愿望。
棗薇路、林薇路
這兩道道路位于興隆街道棗林村區域內,原為通村道路。多年來群眾已習慣使用棗薇路、林薇路,為方便使用,尊重群眾意愿予以正式命名。

云屏巷、云上路、云橋路
這三條道路相互平行,采詞“云屏”、“云橋”、“云上”,寓意此處風光秀美宜人,生活怡然自得,發展蒸蒸日上之意。按照道路規模采用層次化、系列化命名,方便查找使用。

竹南路、翠北路
這兩條道路位于交河的南北兩岸,為河岸的生態化河堤走廊,因交河兩岸遍植翠竹,為展現此處竹林蒼翠茂盛的自然風光,擬分別命名為竹南路、翠北路。
潤豐路、隆豐路、盛豐路、裕豐路、廣豐路
這五條道路均為東西走向的平行道路,采詞“潤豐”、“隆豐”、“盛豐”、“裕豐”、“廣豐”,取豐裕通達、興隆昌盛之意,依次命名并形成系列化地名,方便查找使用。

兆元路、乾元路、坤元路
這三條道路均為南北走向的平行道路,位于長安區兆豐村區域內,現為高新區長安通信產業園區域的南北向主干道,也是我市城南新的城市中心區域之一。兆豐村歷史悠久,《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載:兆豐村原名“兆元坡”,因該村建于棗園之上得名,后由棗園坡雅化為“兆元坡村”,近代改為“兆豐村”。為保留這一沿用百年的老地名,傳承當地悠久的的歷史文化,將其南北主干道路命名為兆元路,東側與之平行的兩條道路分別命名為乾元路、坤元路,乾元、坤元均有開辟新紀元、打造新領域的寓意,用這兩條名稱寓意西安新的城南中心區域開創新格局、引領新未來的磅礴局面,同時形成系列化地名,方便群眾往來查找。

倉頡路
該路位于我市造字臺區域。據《說文解字》、《淮南子》等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在漢字形成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圣人” ,“倉頡造字”的故事流傳久遠,故將該路命名為倉頡路。

三仁路
該路原為通村道路,橫穿長安區大仁東村、大仁西村、小仁村,因當地群眾已習慣稱這條路為“三仁路”,為方便群眾用,故將其命名為三仁路。
西灃中路、西灃南路
這兩條道路與已命名的西灃北路均屬于1960年修建的西萬公路(210國道)的一段。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原西萬公路段已成為市政道路,為突出指位性,方便市民往來使用,分段命名為西灃中路、西灃南路。

經開區(43條)

鳳鳴南巷、鳳鳴北巷
這兩條路均位于文景路和明光路之間,鳳鳴路南北兩側,路短且窄,通名用巷。以“鳳鳴南巷”“鳳鳴北巷”命名,突出指位性,好找易記。
鳳苑路、鳳錦路
這兩條道路均為已命名道路延伸段,鳳苑路向北延伸至鳳城四路;鳳錦路向南延伸至鳳城三路;統一命名為“鳳苑路”、“鳳錦路”。
博慧路
博:大、豐富。慧:聰明、智慧。博慧意為學識、智慧廣博精深。因該路緊鄰西安中學,寄托年輕學子學識淵博、聰慧明理,成長為社會棟梁的良好愿望。
彰德路、明儀路
這兩條道路位于鳳城七路南北兩側,相互平行,長度相等。采詞“彰德”、“明儀”,彰顯中華民族正身修德的優良傳統文化,提倡律己律人、彰明德儀的社會風尚。
鳳城九路、鳳城十一路
這兩條道路分別為已命名的鳳城九路、鳳城十一路東延伸段,為方便群眾往來查找,將其統一命名。
榮熙巷
該區域是經開中心區新興的商貿中心,熱鬧繁華。榮、熙二字都有茂盛、繁榮、盛大之意。晉朝支遁《詠大德》詩有“品物緝榮熙”句,形容物產匯集、豐盛之狀。寄托經濟發展、市場繁榮、人民生活安康的美好愿望。
進德路、修業路
路名采詞于《易經》“君子進德修業”句。“進德”、“修業”,寓意營造正氣浩蕩的社會環境,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業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正則路
該路名采詞自《楚辭·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句。“正則”,意即樹立良好的社會規范并嚴格的遵守執行。寓意要建立良好的社會行為規范,體現嚴于律己的道德情操,傳承中華民族崇德守度的優秀文化傳統。
齊賢路
該路名采詞自《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句。齊賢:意即以道德高尚、才干出眾、賢德之士為榜樣。采詞“齊賢”,寓意提倡見賢思齊的高尚情操,追求完美的道德人格。
鳳揚路
因該路建有鳳楊小學,用校名諧音命名道路,突出區位功能,指位性強。“鳳揚”形容鳳凰展翅,振振欲飛的神態,寓意理想遠大、前途無量,寄托對下一代成長的殷切希望。
鳳軒路
“軒”有高大偉岸、器宇軒昂之意。采詞“鳳軒”,寄托該區域發展神采昂揚、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望。
蘭秀路、菊芳路
這兩條道路專名采詞于漢武帝《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句。梅蘭竹菊號稱花中“四君子”,代表高潔的情操,采詞“蘭秀”、“菊芳”,既表現該區域環境優美,草木茂盛的景象,又以“蘭秀”、“菊芳”代表高尚的品德節操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
雙青巷
此路南鄰青東、青西社區。青東、青西社區為我市原青東村、青西村村民安置住房。青東、青西兩村相傳建于明洪武初年,為傳承這一老地名文化,突出地名指位功能,將該路命名為雙青巷。

尚華路、尚宏路
這兩條道路周邊有已命名的尚稷路、尚林路、尚苑路等道路,形成“尚”字打頭的系列路名,好找易記。當地群眾已習慣將這兩條道路稱為“尚華路”、“尚宏路”,尊重群眾意愿,沿用習慣叫法正式命名。
草灘一路南段、草灘四路南段等
草灘一路南段、草灘四路南段、草灘五路南段、草灘六路南段、草灘七路南段、草灘八路南段、草灘九路南段、草灘十路南段:這八條道路均為草灘區域南北向原有道路的南延伸段,當地群眾已習慣按照原有序列化道路的路名稱呼。為突出路名的指位功能,方便群眾往來使用,按原有路名統一命名為“草灘一路南段”、“草灘四路南段”至“草灘十路南段”。
畢升路、蔡倫路
這兩條道路位于經開區草灘園區印刷包裝業基地,道路周邊有多家印刷包裝企業。以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蔡倫、畢升人名命名,表現區域內的產業特色,彰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體現“文化自信”的要求。
同泰路
“泰”字寓意平安祥和。該路為經開區草灘園區安居工程旁的居民區道路。道路專名采詞“同泰”,寓意社會各階層群眾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共同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寄托當地群眾團結互愛、共同創造平安和諧生活的美好愿望。
弘業一路
該路建成后原草灘園區已使用“弘業一路”的路名,并向社會發布使用,故將該路正式命名為弘業一路。
錦城一路、錦城二路、錦城三路等
專名“錦城”為“錦繡之地”意。該區域均為居民區,當地群眾已習慣按擬定名序列化稱這幾條路為“錦城一路”、“錦城二路”、“錦城三路”、“錦城四路”、“錦城五路”。尊重群眾意愿按習慣叫法正式命名。
鴻明路
該路專名采詞自唐李德裕《上尊號玉冊文》中“誠宜玉版溫潤,鏤鴻明之德”句,“鴻明”意為宏盛清明。寓意經開區站在新的發展歷史時期,樹立宏大的志向和理想,建設風清氣正的新時代國家級開發區的豪情壯志。

鏡湖路
該路位于經開區涇渭新城區域涇渭體育中心南側,鏡湖為涇渭體育中心內的景觀湖,湖面寬闊清澈,湖邊花紅樹茂,綠樹倒映,湖面如一面明鏡,景色宜人、如詩如畫。專名采詞“鏡湖”,即突出了指位性,又表現了該區域優美的生態環境。
騰躍路
該路專名“騰躍”出自成語“龍騰虎躍”。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詩有“馳驅絕廣漠,騰躍越崔嵬”句 ,表現其不畏艱難,勇攀科學高峰宏大志向。采詞“騰躍”,寓意經開區經濟社會事業蓬勃向上,飛速發展,表現經開區追趕超越、立志騰飛的精神面貌。
吉利大道、吉興路
這兩條道路均位于我市重點招商項目吉利汽車廠區,“吉利”、“吉興”均有祥瑞、興旺之意,兩條道路專名中都含有“吉”字,寓意群眾生活美滿太平,祥和興盛之意并形成系列化地名,方便往來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