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趙麗莉)西安市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完成了它的使命,已于2月27日正式關閉封場,西安的生活垃圾進入焚燒時代。為解決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后固體殘余物的安全處置,3月6日,西安市重點工程項目——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021年3月建成試運行。

昨日,西安固體垃圾處置場一期正式開工。 首席記者 趙麗莉 攝昨日,西安固體垃圾處置場一期正式開工。 首席記者 趙麗莉 攝

  昨日,在藍田縣三官店廟鎮北蒼灣村的天然溝壑里,山花綻放,紅旗獵獵,十多臺大型挖掘機伸著巨臂待命,百余名建設工人戴著口罩執行任務。在這里,一年后將建成一座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

  隨著2019年10月份藍田、高陵、鄠邑、西咸四座生活垃圾焚燒廠逐步啟用,西安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發生重大變革,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完成25年的使命,今年2月27日正式封場,目前西安市絕大部分的生活垃圾通過無害化焚燒熱電聯產的方式處理。

  生活垃圾焚燒后產生的飛灰、爐渣的填埋怎么處理?遇到垃圾焚燒廠設備檢修等應急情況,生活垃圾怎么處理?“西安市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將承擔起西安市生活垃圾焚燒后產生的飛灰、爐渣的填埋及應急處置‘雙重’任務,是生活垃圾處置的托底性保障工程。”西安市固體廢棄物處置中心副主任董波介紹說。

  據介紹,西安市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一期工程占地約1236畝,項目主要由防滲系統、滲濾液收集處理系統、水氣收集導排系統、環境及安全監測系統及基礎配套設施等幾部分構成,設計庫容約1000萬立方米,采用EPC模式建設,計劃總工期12個月,預計開工6個月后部分庫區可達到投用條件。主要實施內容包括場地整形、地下水收集導排系統、防滲系統、滲濾液收集導排及處理系統、雨水收集導排系統、氣體收集導排系統、道路系統、供電系統、環境及安全監測、場地綠化和生產辦公用房等其他附屬設施。

  西安市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一期工程分為:填埋庫區位于溝谷中心位置,由飛灰填埋庫區,應急填埋區一區,應急填埋二區組成;下游為調節池和污水處理區;管理區位于上游庫區北側坡頂;生產輔助區域位于下游庫區北側坡頂;場內設置雙向環形道路,總長度約5公里;實行人車分離,管理區和庫區分別單獨設立出入口。

  “以前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產生的滲濾液是環保治理的難點,也是城市環境發展的詬病,而垃圾焚燒后產生的飛灰和爐渣只占垃圾量的30%,70%已經焚燒了。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相對來說占地面積小,更加環保,更加節約資源,有利于控制環保風險,使用壽命在5-10年。”董波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