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蔡興海,男,陜西省涇陽縣人,1931年5月出生,1949年12月參軍入伍。1952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戰場,曾擔任志愿軍第三兵團十二軍三十一師九一團八連四班副班長。在上甘嶺戰役中,蔡興海創造了用手榴彈“打空爆”的辦法,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被榮記特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

  1952年11月2日清晨,美軍對中國人民志愿軍堅守的597.9高地輪番狂轟濫炸兩小時之久,導致陣地地面工事基本被毀。在班長負傷的情況下,九一團八連四班副班長蔡興海英勇指揮全班作戰。在9號陣地上,他采用手榴彈“打空爆”的辦法對付美軍進攻。所謂“打空爆”,就是把手榴彈引信拉開后握在手里兩秒鐘再扔出去,使手榴彈在敵人頭頂上爆炸。這種戰法雖然殺傷力很大,但十分危險,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采用。蔡興海帶領全班9名戰士,采用這種新戰法從早激戰到晚,僅以輕傷3人的代價打退美軍7次連排級沖擊,共殲敵400余人,頑強地守住了陣地,創造了志愿軍小兵群作戰的范例。戰后,他的事跡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廣泛報道。1953年6月1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給蔡興海榮記特等功,授予二級英雄稱號。在立功命令上,蔡興海的名字與黃繼光、邱少云并列在一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還授予蔡興海“一級國旗勛章”。

  從朝鮮戰場回國后,蔡興海主動申請到西藏工作。他說自己是戰斗英雄,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戎馬半生的蔡興海,還參加過西南剿匪、西藏平叛、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等,十多次立功受獎,五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但他卻從不以這些榮譽自傲。

  1982年蔡興海轉業后,繼續發揚軍人優良作風,時刻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他先后任咸陽地區木材公司黨總支書記、咸陽市機電設備公司黨支部書記兼總經理等。在咸陽市機電設備公司時,單位給他配有專車,但他外出開會辦事,堅持騎自行車去。每次回老家涇陽時,他堅持搭乘公共汽車。有時不得已因私事用車,他都按規定繳納油費,絕不損公肥私。蔡興海的家境并不富裕,老伴是個集體工,單位效益不好,經常發不出工資。可公司發給蔡興海的超產和承包獎金他都退給公司,自己分文不留。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個縮影,打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和中國人民的尊嚴。為了紀念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戰友,蔡興海將自己的生日改為11月2日。如今蔡興海已經89歲高齡,每當想起昔日并肩作戰的戰友,他常說:“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我不是什么英雄。與犧牲的戰友相比,我能活著走下戰場就是最好、最高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