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守土有責、統籌發展保護、深化“三個年”活動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陜西省耕地總量連續3年凈增加,面積達4560.83萬畝,今年600個省級重點項目已保障用地580個,保障率創歷年新高。

  牢守耕地紅線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省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制定耕地保護責任清單,頒布第一號總田長令,明確耕地保護的七條“硬措施”,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立下耕地保護“軍令狀”全力開展我省巡田管田護田工作,為高質量發展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作為耕地保護主責部門,省自然資源廳深入基層加強指導,今年以來組建省級耕地政策宣講團赴基層開展培訓1.1萬人次,有效提升干部群眾耕地保護業務能力。分別與省紀委監委、省委組織部、省人民檢察院等部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加強田長制責任考核和日常監督;與農業農村、水利等部門建立數據匯交機制,推動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和高標準農田一體化管理;與林業等單位建立空間置換機制,有效推進“耕地下川、林果上山”;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單位建立動態監測機制,“人防+技防”耕地保護初見成效。

  同時,引導各地積極穩妥復墾優質耕地,全省耕地總量連續3年實現凈增加,增量達164。82萬畝;采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補充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標準農田、坡改梯等辦法解決耕地碎片化問題,全力打造一批“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

  此外,嚴把建設用地審批關口,從嚴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從嚴控制占用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農田,從嚴落實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零容忍”查處違法占用耕地行為,有效遏制違法占用耕地勢頭。

  截至目前,全省耕地面積4560.8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3433.79萬畝,全省長期穩定利用耕地面積逐年增加,耕地布局得到優化。

  加強要素供給 強化發展支撐

  土地要素是高質量項目建設的必要條件。目前,國務院已正式頒布了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寶雞等10市及全省92個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獲省政府批準實施,西咸一體化、黃河流域、漢丹江等專項規劃編制基本完成,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初步建立。今年省自然資源廳優化城鎮開發邊界工作,共調整城鎮開發邊界規模15.33萬畝,滿足全省3100多個建設項目的用地空間,有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同時,我省建立了省市重點項目用地保障臺賬,今年600個省級重點項目,目前已保障用地項目580個,保障率96.67%,創歷年新高,有力推動京昆高速蒲城至澇峪段改擴建工程等國家和省級重大項目建設?!疤貏e是全省上下高度關注的西延、西十、西康、康渝四條高鐵項目,我們采取8個項目分段報批的辦法,短期內獲得國務院批準通過,共計批復用地2.68萬畝,有力推動“米”字形高鐵網貫通全省、聯通全國。”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蒲明輝介紹,與此同時,正在進行的延榆高鐵項目先行用地報批工作,從縣級受理到自然資源部審批通過僅用時35天,創造了我省最快紀錄。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上報國家和省政府審批建設用地23.99萬畝,同比增長178.95%;全省供應建設用地23.84萬畝;全省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7.49萬畝,處置閑置土地1.34萬畝,盤活新增建設用地指標6.96萬畝。全省所有開發區供應工業用地“標準地”255宗3.06萬畝。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土地二級市場共交易512宗,面積1.94萬畝。

  強化生態保護 增強發展后勁

  近年來,我省自然資源部門堅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修復機制,以高水準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當前,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將秦嶺區域大部分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同時“三區三線”按照現狀規模的1.1倍最低擴展倍數劃定秦嶺區域相關縣(區)城鎮開發邊界,約束城鎮無序發展。今年削減秦嶺區域“小、散、亂、污、呆”礦山33個,有效降低各類生產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人為擾動;同時加快推進秦嶺北麓主體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累計完成保護修復49.88萬畝、河道岸堤整治646.81千米。組織實施9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白河縣倉上鎮、綏德縣滿堂川鎮整治模式列入全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2024年部署實施省級山水工程7個,績效治理面積7517公頃;實施9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績效治理面積307.87公頃。同時科學劃定黃河流域煤炭井田開發距離,留足江河生態緩沖帶;調整補劃長城沿線永久基本農田布局,促進生態脆弱區域自然恢復。同時,強化生態補償,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自然資源領域生態保護縱向綜合補償機制;指導完成10個市級、71個縣級生態修復規劃發布實施,構建省市縣三級生態保護修復規劃體系;把握流域特征和自然規律,系統推進編制黃河流域(陜西段)、長江流域(陜西段)生態修復專項規劃,久久為功持續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目前,全省“三區三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7332.93萬畝,占到省域面積的23.78%。全省完成3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6個省級自然公園以及丹江、延河、涇河、北洛河等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主體工作,進一步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提供利企便民服務

  為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近年來,省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創新實施了一系列舉措。

  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處副處長孫亞麗介紹,我省通過“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將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合并,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準書合并,推進多測整合、多驗合一,簡化報件審批材料,強化實施保障,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提升城市品質的項目提供利企便民服務。

  陜西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鄭瑩介紹,省自然資源廳打造了“陜亮登”不動產登記的黨建品牌,組織開展特色服務,方便企業群眾辦證。通過優化登記流程、精簡環節、壓縮時間,實現不動產登記“快速辦”。全省各市縣登記大廳實現了交易、繳稅、辦證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全面推行交地交房即交證,驗登合一,帶押過戶等改革措施,推行全程網辦、自助辦等改革舉措,推進不動產登記高頻業務跨省通辦。加強不動產登記與多部門的信息互通共享,拓展“不動產+”應用場景,滿足了群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的辦證需求。

  截至目前,全省有913個項目5.77萬畝建設用地實現“交地即交證”,6.4萬套新建商品房實現“交房即交證”,15個項目3000套新建商品房實現“驗登合一”?;馊罕娮》俊稗k證難”問題項目583個,26.14萬套房屋辦理首次登記,12.87萬套房屋辦理轉移登記。

  此外,全省累計辦理礦業權延續登記260宗,競爭性出讓礦業權35宗,其中南鄭頁巖氣探礦權以4.15億元掛牌成交,是全省首宗市場出讓的頁巖氣(天然氣)礦權;辦理采礦權抵押備案18宗,小秦嶺金礦等深部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渭河盆地實施鉆井5口,氦氣勘查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