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30連霍高速眉縣段,一處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正孕育著陜西交通領域的綠色變革。作為西北首個零碳服務區,眉縣服務區提質升級項目目前推進順利,計劃今年10月底正式投用,將成為我省踐行“雙碳”戰略的生動實踐。


建設加速推進 硬件能級全面躍升
日前,在連霍高速眉縣服務區提升改造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原先的服務區建筑已變了模樣,取而代之的是南北兩座正在崛起的現代化綜合樓。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座總占地291.39畝的服務區,改造總投資達1.45億元。自今年2月開工以來,各項工程按節點穩步推進,項目已經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正全力推進二次結構施工,目前項目總體進度過半。改造后的眉縣服務區將迎來全方位提升,總建筑面積擴展到9816平方米,比原來增加3887平方米;車位從540個增至893個,廁位也由98個增加到162個,能更好滿足司乘人員需求。

為“零碳”服務區提供陜西樣本
采訪中記者獲悉,眉縣服務區在此次提升改造中,最大的亮點其實來自于“零碳”目標設想的實現。陜西交控集團擬通過此次西北首個零碳服務區的建設,為“零碳”服務區提供陜西樣本。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西北首個“風光儲多能互補聯供一體化零碳智能服務區”。
零碳建筑。眉縣服務區綜合樓從建筑圍護結構性能提升、高效低耗空調系統、綠色建材選用等方面展開系統性節能設計,建成后將成為全國首個服務區綜合樓“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可實現全年建筑本體節能率≥35%,實現100%電氣化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過100%。

零碳能源。采用“光伏+儲能+風能+智慧管控”技術路線,建設2.41MW光伏發電站、2.4MWh 儲能系統及2臺30kW風力發電機,配套88個充電車位,餐廳、汽修廠等設施全電氣化。全年發電量約259萬度,可完全覆蓋200萬度年用電需求,實現清潔能源100%自給。
零碳循環。建成日處理250立方米的低碳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全部用于綠化、沖廁,綜合節水率超62.5%,每年減少COD排放約2.5噸、氨氮排放約0.4噸,形成水資源閉環循環。
零碳處置。南北區各設1座8立方米地埋式垃圾壓縮站,單站日處理能力20噸,壓縮比達3:1以上,生活垃圾100%分類收集處置,清運成本降低50%,實現固廢減量化、資源化。

零碳生態。服務區綠化總面積達4.6萬平方米,新增7969平方米,綠化率23.68%。通過種植竹子等高碳匯植物,結合生態優化技術,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固碳量與區域微氣候調節能力。
零碳管控。構建以“源-網-荷-儲”協同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智慧管控系統,實現水、電等能源實時監控、碳排放動態核算、清潔能源利用優化等功能,量化減排效果,提升管理效率,推動綠色可持續運營。
據了解,今年7月份,眉縣服務區提質改造項目已經通過了交通運輸部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運輸和設施零碳試點初步評估以及實地評估。

首批提質項目提速 升級交通服務新體驗
除了實現自給自足的零碳目標外,此次改建提升工程,還充分融合當地文化元素,實現服務區從交通服務功能向文化傳播功能的跨越。
眉縣服務區所在地是周秦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又毗鄰中國名酒“西鳳酒”的核心產區,此次改造將以“詩酒驛站”為主題,將眉縣服務區升級為西鳳酒文化沉浸式體驗節點,打造“陜西最美酒文化服務區”IP,使旅客深度感知“一滴西鳳酒,半部華夏史”的文化魅力,實現“路過”變“留下”,“消費”變“記憶”的升級。
此外記者獲悉,為全面落實陜西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服務區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工作要求,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交通、生態、旅游、消費等復合功能型服務區轉型升級,不斷提高服務區綜合服務能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陜西交控集團今年內還先后實施了寧強、紫陽南、商洛北、橫山服務區和安康北停車區等共6處服務區(停車區)作為首批提質升級項目,目前項目工程總進度已達到70%。按照計劃,橫山服務區計劃于今年8月底交付運營,寧強、商洛北服務區于今年9月底交付運營,紫陽南、眉縣服務區于今年10月交付運營,安康北停車區于今年12月交付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