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流轉村民耕地二百余畝,國家累計投入近200萬資金打造的蓮菜基地,兩年時間里幾乎沒收過蓮菜,大部分耕地變成了荒草灘。村民質疑有人利用蓮菜基地項目套取國家資金。
重點項目一片荒蕪
近日,山陽縣法官鎮姚灣村村民向本報反映,2012年年底,縣上提出將姚灣村打造成山陽縣九眼蓮生產基地,村上把僅有的一片200多畝較為平整的耕地以每畝500元的價格統一出租給外鄉兩名蓮菜種植大戶。眼看兩年時間快到了,幾十畝蓮菜從沒見種植戶挖過,大片的耕地上長滿了荒草。部分村民想要回自己的土地,卻遭到阻攔。
11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法官鎮姚灣村,反映人所說的蓮菜池距法官鎮政府僅數百米遠,在去往田間的路口矗立著一塊兒沒字的牌子。放眼望去,良田一片,一條灌溉渠將其分成兩塊,村民徐某某指著這塊兒地說,“以前我們這里是稻、麥兩季,麥子割了種稻子,一年有兩季收成”。順著田地邊的路走,兩邊田地里的蓮菜桿都已經枯萎,田地里的雜草叢生很是搶眼。村民薛女士說,“兩年以前,這里可都是我們村里的口糧田。自從被承包出去以后,人家在田地里種了蓮菜,就再也不管了,沒有除過草也沒見挖過蓮。現在把我們的地荒成這樣,讓人看著實在是可惜”。
姚灣村這塊兒田地是2013年山陽縣農業局批準的法官鎮的“九眼蓮建設基地”項目。該項目共210畝土地,項目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平地,后一階段種蓮。“去年縣上還組織人來基地觀摩了,你們現在見到的這塊兒牌子就是當時栽立的”,法官鎮農牧站站長杜玉鵬說。
村民:聽說縣上有補貼
“九眼蓮建設基地”涉及姚灣村268戶人家、210畝土地。村民薛女士說,2012年,村民莊稼收完之后就把地給騰了,村上把地統一集中起來承包給了兩名外鄉人,當時,以每畝土地按500元的價格兌付給村民。從2012年開始,外鄉承包商就往村民原來耕種的田地里墊土。
農牧站杜站長說,“由于姚灣村是水毀地,土層較薄,種其它糧食不肯生長,只能種植蓮菜。這塊地確實是2013年度縣級農業重點項目,由縣農業局投資190萬對姚灣村210畝耕地進行復土改造,增加土壤層厚度,修復排水灌溉設施,將這塊地打造成山陽優質“九眼蓮生產基地”。采訪中村民們卻告訴記者,耕地里原本就種著莊稼,地里不需要墊多少土。
“你看這人剛在地里刨出的幾根蓮,根莖短小、品相又差,在市場上根本賣不上價,挖一天蓮甚至還不夠一個小工一天的工錢。而且老板是租的地,種了又不收,租期馬上到了還要續租,一年租金少說也十幾萬。聽說縣上給每畝蓮菜都有補貼。”村民徐某某說。
對于村民的說法,杜站長反駁道:“至于挖沒挖蓮菜是種植戶根據市場和自身經營情況決定的,該給農民兌付的租金鎮上已經督促承包戶兌付到位。這個項目除了復土改造給了190萬以外,種植蓮菜沒有一分錢的補貼”。然而在鎮政府提供的一份農牧站與承包商簽訂的協議里面卻清楚的注明“種植九眼蓮的補貼另行計算兌付”字樣。只說有手續但卻見不到
既然是縣上的重點建設項目,那么190萬元的項目資金是否進行了招標?完工后有沒有進行驗收?協議里面提到的蓮菜補貼到底補了沒有?
就此,記者來到法官鎮政府,提出看看此項目的批復、招標等相關文件時,杜站長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具體由縣農業局組織項目招投標實施,鎮上只是配合協調項目落地,具體情況可以到局里了解。”
26日下午5點30分,記者來到山陽縣農業局,局辦王吉友主任說,項目招標書、驗收報告都有,但都在主管領導那里,領導現在不在。
為了弄清楚真實情況,27日上午8點30分,記者再次來到山陽農業局,局辦王主任卻說,主管領導去縣政府開會了,并稱全套手續都有,領導沒在暫時拿不出來。
在和王主任的交談中得知,九眼蓮種植補貼是有的,至于是多少,王主任說他也不清楚,要問領導。
直至截稿,記者也未能見到此基地的任何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