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侯燕妮

  “春雨貴如油”,今年的春雨似乎格外多!眼看著離5月6日立夏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依然陰雨連綿。6月22日夏至過了,西安仍然每周有雨,進入暑期,天氣還不是特別的炎熱。不少西安市民感慨地說:今年的春天才像“春天”,到夏天也春意不盡。

  春天似乎更長了

  陳浩是江蘇人,在西安從事軟件開發13余年,對陜西氣候的變化感覺很明顯,“以前西安冬天還是比較冷的,但是近幾年雪都很少下了,最多也是雨夾雪。變化最大的是春天,以前基本上過了五一就夏天了,今年快七月了還這么涼快,春天似乎更長了?!?/p>

  近日,我省著名新聞從業者張書省在發表的散文《雨潤長安春》中生動地描寫了這場春雨,“我是四十三年前上大學進了西安,從來沒見過哪年春天下過這么多的雨。雨多,雨也大。往年都是可可憐憐的星星點點,春雨綿綿,細雨絲絲,今年不是了,下起來刷刷刷,甚或嘩嘩嘩,春雷滾滾,還會電光閃閃,早上上班沒帶雨傘的人,十二點半了還在辦公室窩著,雨太大??!大馬路上很快就雨流成河,汽車駛過濺起半人多高的水柱。這都是夏日的景象??!可這明明是春天。”

  目前,我省夏糧收獲已基本結束。經分析評判,今年夏糧和小麥總產為2000年來最高。糧農也紛紛表示,今年小麥長勢喜人,是歷史上少有的豐收年景。“農歷八月一場透雨,小麥底墑好;農歷十月一場透雨,越冬墑情有了保證;農歷三月小麥返青時,貴如油的春雨說來又來了,想不豐收都不行?!蔽寄鲜修r業局副局長張宏義說。

  降水較常年同期平均偏多30%

  如此“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

  資料顯示,1960—2010來陜西省年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上升幅度從由南到北逐漸增強。冬、春季氣溫上升最為明顯,長城沿線風沙區和渭河河谷平原區升溫最為顯著。氣候變暖在我省也有著明顯的體現。

  據了解,今年以來(1月1日——6月24日),我省平均氣溫10.7度,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0.8度。降水247.2毫米,較常年同期平均偏多30%,其中關中、陜南偏多2—5成,陜北偏少2—3成。

  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振文向記者講解,我省從實施退耕還林以來,植被的覆蓋率大幅度提升,使空氣濕潤度增加,有利于局部小氣候的改善,從而有利于形成降雨的條件,逐漸形成氣候的良性循環。加之,整個氣候的周期性循環和氣候變暖的疊加效應使變暖的強度增加,南方的濕熱氣流向北方流動,使得我省的降水量明顯增多。

  氣候變暖有利有弊

  中科院院士施雅風曾提出我國西北正由暖干向暖濕轉型的論斷。他認為,暖濕趨勢正在向南推進,目前仍處于暖干的西北東部在將來也很有可能變得暖濕,西北氣候轉向暖濕可能擴大為世紀性,也存在覆蓋全西北甚至華北的機遇。

  對于這個說法,張振文表示有一定道理,氣候出現這種變化是好還是壞?他說,“有利有弊。降水多了,植被情況會好轉,再加上現在大風日子也變少,對遏制沙塵暴是有好處的,水文和生態環境也會改善。對農業生產也是非常有利的?!蓖瑫r也會帶來很多問題,“氣候變化造成天氣的不穩定性大大增加。比如暴雨災害天氣增加,城市下水道管網負擔加重,易造成內澇。北方歷來缺水,一下子降下來這么多雨,對防洪防汛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

  據相關學者研究,歷史時期氣候的變遷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氣候溫暖時,中原經濟極為繁榮,國力強盛,四夷臣服;氣候轉寒后,中原地區經濟迅速衰退,國力亦江河日下。特別是在中國的北方,這種影響更為明顯和突出。

  “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越來越大,2010年以來我省整個大氣污染逐漸改善,但是溫室氣體仍然在增加,環境保護的工作依然任重道遠?!睆堈裎恼f,“老天幫忙加上人為的努力,一定會再現‘太平盛世’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