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瑞 李向紅
旁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城鎮化難點問題。審議中代表們表示,“十二五”期間陜西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涌現出來的袁家村、馬嵬驛、茯茶鎮等就是一個很好的示范。日前,省委書記趙正永與多位關心城鎮化建設的人大代表一起,就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宜居小鎮、美麗鄉村等進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我們現在光把城市作為一個經濟的增長點還不行,還要作為一個非常宜居的幸福家園來建設,這樣才行。‘十三五’期間,把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首先從關中開始解決,今后出了城市就是古村落、優美小鎮。”
“夢里回到宋金邊城,漫步在清風老街,這里筆架山靈秀,棠棣花兒爛漫……”“荷塘碧浪白鷺雙飛,你的秀美醉了神仙……”我們被清脆的歌聲吸引,原來是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區金牌導游王一依的一曲《棣花之戀》,贏得了游客齊聲喝彩。3月8日,早春的季節,初暖還寒,走進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區,映入眼簾的是膠乳相融的古鎮風情。塵封已久的秦、楚、唐、宋、金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大到街道、鋪面、旗號、建筑……小到一磚一瓦、一塊招牌、一個文字……這里既有先秦文化的溫柔婉轉,又有大宋漢民的含蓄內斂,更有金人游牧民族的粗獷豪邁,歷史與文化、生態與自然、民風與民俗相映生輝獨具風情。
來吧:賈平凹的清風街
邊走邊遠眺,可以看到遠處的一座山巒像一個放毛筆的筆架,當地人把這座山叫做筆架山。山的形狀是自然界造就的,但將山的形狀解讀為筆架,這卻是人的創造,寄托著人們對文化的向往。而賈平凹家老屋的大門就正對著筆架山,難怪賈平凹成了文豪,而且能書就一筆好字畫。
來到棣花鎮的理由有無數個,而賈平凹必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作家賈平凹在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小說《秦腔》中寫了一條清風街,小說里各種跌宕起伏、悲歡離合的故事在這條街上不斷上演著,展現了獨特而富有魅力的風土人情,吸引著無數讀者想去一探究竟,而這條街的原型棣花老街就在他的故鄉棣花鎮。
棣花古鎮位于丹江旁的商洛市丹鳳縣,早年因盛產棣棠花而得名,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這里留下了“遙聞旅宿夢兄弟,應為郵亭名棣華”的名句。著名作家賈平凹把故鄉棣花鎮的風土人情和山水景色寫進了小說《秦腔》里,更加讓這里名聲大震。這里曾是“北通秦晉,南連吳楚”的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是宋金和議時的一個商貿榷場,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春秋、盛唐、宋金、當代等多種文化形態在此交織和融合。棣花古鎮山高清明、水秀流長,素有“人文棣花、院藏秦嶺”的美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里獨特的地貌,美麗而多情的丹江走到這里,轉了一個大彎,造就了山環水繞、山水相依的一座小盆地。山的厚重雋永和水的靈秀多情相輔相成、和諧包容,熔鑄了這里淳厚的民風。
清風街就誕生在這個鐘靈毓秀的小鎮上,賈平凹的《秦腔》《高興》等作品中,都曾經以棣花古鎮發生的許多故事為背景為素材來展開情節,就如魯迅以故鄉魯鎮、沈從文以故鄉湘西為寫作背景一樣,棣花鎮在賈平凹的作品中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對一位作家來說,故鄉既養育了他,也以其渾厚與深沉滋養著他的創作,而反過來,一部優秀的作品,也讓更多人認識了故事的發生地。清風街,正是因為長篇小說《秦腔》而名著四方,走在清風街上稍加留意,就能發現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和文化符號,像“白雪”家、“大清堂藥鋪”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它們的原型來對號入座。漫步在清風街上,仿佛進入了書中的世界,可以切身實地感受到賈平凹小說中的人物故事和市井風情。青磚柱、土墻、青灰色瓦屋頂、翹檐屋脊,“吉”字形透風窗,臨街的一色灰青的木質鋪板門和方格窗戶整齊排開,還有斑駁不一的青石鋪成的街面,這里的生活依然安詳,導游王一依說,夏天時候,當地人坐在街邊吃飯納涼,看著屋后荷花連片,真是再美不過棣花鎮。
據商於古道管委會丹鳳辦公室副主任李瑞峰介紹,棣花古鎮景區以“兩街(宋金街、清風街)、一館(平凹文學館)、一荷塘(生態荷塘)和西部花都”為主打項目,復活了棣花古驛、魁星樓、法性寺等老景觀,打造了歷史、人文、生態相互交融的新景點,凸顯了商於古道上的“棣花”文化。
聽喲:商於古道上的動人故事
棣花古鎮歷史悠久,在唐代時設有棣花驛,隴海鐵路沒有通之前,南方的絲綢、大米、瓷器等貨物經長江、漢江、丹江由船舶水運至水旱碼頭龍駒寨,再由騾、馬經商鎮、棣花驛站運至商州、西安、山西、河北、北京等地,這里古稱“商於古道”,是當時南北通貨的唯一通道和必經之地。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小小的一個棣花鎮成為了多種文化共存的一個大熔爐。
棣花驛,即是古時的驛站,相當于現在的服務區招待所。古代交通不便,出行難免舟車勞頓,這驛站就是他們暫時歇腳的一個重要停留點。“棣花”這驛名,在唐代之前寫作“棣華”,據說是出自《詩經》——“常棣之花,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用灼灼盛開的棠棣花來擬喻兄弟之情。唐憲宗元和年間,有一位差官叫楊虞卿,曾在棣花驛住了一晚,因為夢到了自己的兄弟而寫了一首《夢兄弟》的詩。公元820年,詩人白居易由江州回長安,下榻棣華驛聽說了這件事后,題了一首《棣華驛見楊八題夢兄弟詩》:“遙聞旅宿夢兄弟,應為郵亭名棣華。名作棣華來早晚,自題詩后屬楊家”。公元824年,白居易被貶為杭州刺史,再次路過棣花,下榻棣花驛,見到4年前自己和楊八的詩;于是百感交集,又寫了一首《赴杭重宿棣花驛見楊八舊詩一絕》:“往恨今愁應不殊,題詩梁下又踟躕。羨君猶夢見兄弟,我到天明睡亦無。”這間小小的驛站,曾經盛滿了多少人的離愁與思念。
棣花文化之多元與豐富,從一條街上就可窺一斑,這條街叫宋金街。當年,宋金激烈廝殺。名將吳玠、吳璘與金人的多次激戰,就曾在陜南商州一帶進行。但后來,雙方都打得筋疲力盡,無力繼續戰斗下去,只好談判議和并劃定疆界。當時,金國侵略南宋到龍駒寨后,無力繼續前進,雙方就以棣花街中線為邊界線,并豎碑石為界碑。現在這條宋金街,街道西面一是宋人、宋物、宋式建筑,街西面卻是金人、金物、金建筑。一條街分數兩個朝代,兩朝相隔僅一步之遙。金文化區的地磚是立鋪,宋文化區的地磚是平鋪。金文化區的門和窗戶是豎條狀,宋文化區的是網格狀。走在這里,就仿佛一腳踩在宋代,一腳踏著金國,加上兩旁的店鋪熱熱鬧鬧地開著,恍然間真的有穿越時空之感。
而另一座金代建筑二郎廟,可以說是宋金文化的又一個縮影。一踏進二郎廟院子,呈現在眼前的是兩種建筑風格迥異的廟宇,中間以一根石柱為界,西邊是二郎廟,東邊是關帝廟。在二郎廟與關帝廟中間立的這一根石柱,就是當年金、宋兩國的界碑。右側為南宋國,左側為大金國。據記載,金國侵略南宋到龍駒寨后,遇到這里的南宋將士奮力抵抗,久戰不分勝負,當朝宰相秦檜力主求和,便割商給金,金國為了立標志界,便建了棣花街二郎廟。這是陜西省現存的唯一金代建筑,它也是全國僅存的3座金代廟宇之一,堪稱金代建筑藝術的活化石。
歷史的塵埃落下,留給了棣花獨特的歷史背景與文化,過去這里是兵家必爭之地,而現在,棣花已然成了陜西旅游的新亮點,展現出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
看呀:棣花古鎮的古韻遺風
現在的棣花古鎮風景區,分為古民居體驗區、生態農業觀光區、古跡保護區三大板塊。按照生態優先、文化主導的原則,堅持新建筑布局與原村落的文脈相一致,建筑風格上融傳統與現代為一體。在保留古村落原有的街巷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民居改造和環境整治,適度還原重建古跡,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充分體現陜南鄉村自然、厚重、樸素的特征。
素有秦漢“馳道”、唐“商道”之稱的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區,2013年被列為陜西省“十大重點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在旅游景區開發中按照‘大區域、大景區、大氣魄’旅游開發理念,著眼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按照豐富完善陜西周秦漢唐文化、補白春秋戰國歷史文化、傳承連接中原文化,呈現春秋歷史文化與秦嶺山水生態文化交相輝映的人文風情長廊定位,借助商於古道在縣境內綿延100余里優勢,堅持‘唯一性、至高性和市場性’原則,精心策劃了集人文、歷史、民俗、生態于一體的商於古道文化景區,而棣花古鎮就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丹鳳縣商於古道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煒說。
棣花鎮歷經千年變化,在改革開放后尤其是近年來城鎮化建設步伐的不斷推進,當地群眾的生活也隨之芝麻開花節節高,商業街上供游客休閑娛樂購物的宋金街兩旁店鋪鱗次櫛比,銷售著各色地方特產、當地美食等。景區旁的農家樂一家接著一家,隨便走進一家由余秋雨題寫名字的“賈家農家樂”,主人家熱情地邊招呼我們,邊自豪地指著墻上的照片文字說:“我家上過《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據知情人介紹,這家經營有方的農家樂年收入六七十萬元。
從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棣花鎮上二龍橋兩岸荷塘的千畝蓮花盛開,景觀嘆為觀止,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爭相前來一飽眼福,紛至沓來的“粉絲”們,一時間讓棣花鎮應接不暇。
“清風徐來,猶見商於漢唐柳;秦腔乍起,且醉棠棣宋金人。”在古鎮清風街的東大門上,賈平凹如是說。
(編輯:wsx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