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漢中訊(吳耀晴記者陳衛平)日前,略陽縣攝影家協會的會員們走進略陽縣徐家坪鎮藥木院村,意外地發現了清代的老宅子上依然懸掛著翰林院士題寫的“歲進士”匾額,由此引發網友熱議。
裴氏是略陽縣的“名門旺族”,分布于略陽境內的窯坪河、西漢水流域相鄰5個村子。藥木院村是裴氏的聚居地之一,莊子里僅裴氏就占192戶912人。在村主任裴占朝的帶領下,前來拍攝油菜花海的攝影愛好者們走進村莊,記錄拍攝村里的文化遺存、風土人情、鄉俗民規等。在村民裴世華、裴世遠家的院落里,高高懸掛在屋檐下的三塊木質大匾吸引著攝影愛好者們的眼球。
記者發現,木質大匾正中間一塊鐫刻著“歲進士”三個大字,兩邊分別是“椿萱并茂”和“華咢聯芳”。“歲進士”匾右側題頭為“道光二十一年貢生裴殿卿”,左側落款為“同治十三年梅月城固翰林院王烈書”。
據相關資料顯示,“歲進士”不是殿試進士,更是對于“歲貢生”的一種雅稱。“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同治十三年”即公元1874年,“梅月”指農歷四月。據裴氏家族長者講,“歲進士”這塊匾,是城固籍的翰林院院士王烈于1874年4月題贈給1841年考取貢生的裴殿卿老先生的。
人杰地靈的略陽,歷代都有朝廷錄用的科舉人才,但隨著時代變遷,許多人文古跡都被破壞了。藥木院村里大多數老宅子的匾額題字被鏟除破壞,而唯獨這家的三塊匾額完好無損,字跡清晰完整,可稱得上是個奇跡。
據村里人介紹,這匾上署名的兩人是師生關系。略陽藥木院村到城固西原公村有三四百里之遙,清代時交通還很不便利,王烈能在裴殿卿考取進士功名,并以優異成績選拔為翰林院庶吉士(明清時期翰林院官員)后,當年四月就為其題寫牌匾,可見他們的關系非同一般。裴殿卿的生平已無從考究,《清道光略陽縣志》僅記載名號和出貢年份。攝影愛好者們推測,如果王烈是裴殿卿的學生,那可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