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人人“吃低保”,無論是新生兒還是新娶回來的媳婦,只要戶口一落地就可以“吃低保”,這種現象看似不可能,卻真實發生在綏德縣張家砭鎮丁家溝和十里鋪村,而這一現象已經持續了五六年。

  5月23日,記者前往綏德丁家溝和十里鋪村進行走訪調查。

  50000元安置費減少近半 通過15年低保補償

  丁家溝村不少村民表示,當初修建火車站時,征用村里土地,本來一次性一人給予50000元安置費,最后一人給了27800元,剩余的給他們按15年低保來補償。“現在我們吃的不是城市低保,是地保,但錢沒有少,其實說吃低保也是吃我們自己土地補償的錢。從2009年開始,每人每月180元的低保金額增加到現在每人每月340元。”

  “丁家溝村原來有1070戶村民,后來又遷回來一些,現在有1100多戶,為了吃低保,有些出嫁了的女子甚至把戶口遷回來,現在村里的女子年齡大了也不出嫁,就為了享受低保。”村民告訴記者。

  同樣,十里鋪村的村民也享受這樣的待遇。

  對于此事,記者聯系了張家砭鎮黨委書記劉捷,他告訴記者,現在這兩個村的低保已經停了,其他事情他不清楚。

  一次性補償不到位 后期通過低保解決

  隨后,記者來到綏德縣民政局,分管低保的副局長李子生表示,現在對這兩個村的村民“吃低保”已經開始糾正了,民政局是業務部門,具體情況當時由縣上統一安排部署,自己沒有參與,對這些不太清楚。這兩個村子川地多、村民多,一次性沒有補償到位,所以通過安置、補償、低保來解決,考慮到大部分村民無地可種,無收入來源,所以給予補償。

  李子生表示:“2009年在修建綏德火車站時,這兩個村子的所有川地都被征用了,山地也因退耕還林政策無法繼續耕種,原來這兩個村的村民都是農村戶口,現在都成了城鎮戶口,相當于社區。”

  “至于出嫁了的女子再把戶口遷回來,這種現象自己沒有聽過。娶回來的媳婦,可以吃上低保,新生的小孩也可以享受到低保。”記者提出要看低保名單,李子生剛開始表示等低保辦主任趙凌峰來了可以提供,最后趙凌峰表示第一季度的低保已經發出去了,現在這兩個村的低保已經停了,新的符合低保條件的名單還在認定中,預計今年年底確定。對于新認定的低保名單是否和原來名單一樣?兩人均表示不知道。

  據悉,綏德縣下轄16個鎮,有600多個行政村,綏德縣城鄉低保一年1.5億元左右,這兩村莊的低保費用支出占到綏德縣低保支出的10%左右。

  截止發稿,記者多方聯系綏德縣民政局局長艾永寧和分管綏德縣低保的萬副縣長均未果。對于綏德修建火車站,這兩個村子的川地被征用,鐵路上有專項資金,為什么要通過“吃低保”來解決?這是否與國家低保政策相背離?本網將持續關注。(見習記者 魏苗榮 李姣姣)(編輯:SX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