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李承林)5月26日下午,榆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榆林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年)》新聞發布會。“十三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榆林市將努力建成“三區一高地”, 構建“一主三副多點”的城鎮體系,力爭到2030年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地級市50強。

  提出建設“三區一高地”新愿景

  榆林市發改委總工程師楊揚介紹,《榆林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集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空間布局于一體,主要闡述榆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和發展布局,是統領市域發展全局的綱領性文件和經濟、社會、空間、環境等多規融合的龍頭規劃。

  《規劃》提出了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先行區、陜甘寧革命老區統籌城鄉試驗區、西北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內陸開放開發戰略新高地”“三區一高地”的新的發展愿景,將“一中心兩基地”作為重要支撐,突出“做強長城沿線城鎮軸這條榆林的脊梁、打造沿黃生態經濟帶這個榆林的魂、治好無定河這條榆林母親河”三大戰略任務,貫穿了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一脈相承、一屆接著一屆干的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

  構建“一主三副多點”的城鎮體系

  《規劃》首次提出了市域總體保護格局和開發格局。其中保護格局突出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基本農田保護和文物保護三大保護主題,構建無定河、禿尾河、榆溪河三大生態廊道,北部防風固沙生態屏障、南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帶、東部黃河沿岸水土流失防治帶三條生態防治帶,以及四片優質耕地集中連片區和重要文物古跡的“三廊—三帶—四片—多點”的總體保護格局。

  開發格局提出構建以榆林中心城區為核心,神木、靖邊、綏德縣城為副中心,府谷、定邊、佳縣、吳堡等縣城和大柳塔、錦界、東坑、鎮川等重點鎮為支撐點,以長城沿線為重點發展軸、以無定河和沿黃為發展帶,以北部煤電化工發展區、西部油氣綜合利用區、南部特色生態產業區為主要發展區域的“一主三副多點、一軸兩帶三區”總體開發格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著力打造長城沿線城鎮發展軸,推動中心城區、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構建“一主三副多點”的城鎮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