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6日,張曉光做客陜臺新聞中心廣播新聞部。
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 趙昊) 數字,是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陜西省統計局局長張曉光最熟悉的語言。5月6日,張曉光做客陜臺新聞中心廣播新聞部陜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特別訪談節目,從數字看陜西五年的大跨越,看未來五年的大趨勢。
糧食總產連續13年超千萬噸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560戶
五年來陜西經濟總量從2011年的1.25萬億元躍升至2016年的1.92萬億元,在全國的位次提升至第15位。張曉光用7組數據來總結陜西五年來的7大收獲。
“陜西糧食總產連續13年超千萬噸,蘋果、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發展迅速。農村居民收入從2011年剛過5000元,2016年達到9396元。”張曉光說,收獲之一,便是農業穩、農民富。
收獲之二,是企業發展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達到5560戶,較2011年增長50.9%;延長石油、陜煤化進入世界500強。
收獲之三,是投資總量翻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8.8萬億元,年均增長19.6%;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09萬億元,年均增長23% 。
收獲之四,人居環境得到改善,2012—2016年,我省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全部超額完成;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41.42%提高到2014年的43.06%,西安、延安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收獲之五,是經濟結構優化,2016年,我省三次產業結構比為8.8:49.0:42.2,與2011年相比,第三產業占比提高7.4個百分點。
收獲之六,是新動能持續蓄積,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由2011年的1074億元擴大到2016年的2055億元,年均增長15.8%;2016年全省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0310億元,較2011年增加3992億元。
收獲之七,是百姓獲得感增強,農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標準從2012年的2020元/人年提高到2016年的3015元/人年,城鎮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連續十二年上調。
經濟有望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創新驅動將成重要潛力
張曉光說,近幾年,陜西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穩中有進、活力增強的勢頭。未來,隨著去產能、經濟轉型的持續推進,陜西經濟還會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水平會向中高端邁進。
“今年一季度陜西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從經濟增長的動力看,企業的盈利空間持續增大、貨運量增長加快、工業企業景氣和信心指數均出現回升,加之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下階段陜西經濟有望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張曉光認為,未來陜西的增長潛力,一是創新驅動力,二是服務業,三是轉型升級的煤炭、石油工業,四是軍民融合產業。
作為科技、創新、研發資源大省,近年來,陜西的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一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4%,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0%,創新驅動將成為陜西經濟增長的又一重要潛力。”張曉光說。
“從近幾年的投資方向看,第三產業投資呈持續較快增長態勢。一季度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8.6%,再加上全域旅游的蓬勃發展,未來第三產業必將成為陜西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張曉光說。
陜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特別訪談節目,將在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廣播每天中午13:00至13:30首播,次日早上8:00至8:30分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