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日報

  本報訊(記者 張丹 通訊員 順鋒 王子揚 張斌)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近日,隨著三水河特大橋成功合龍,預示著咸旬高速即將開通,旬邑已完全融入西咸一小時經濟圈。

  “以前從旬邑去西安、咸陽翻山越嶺、一路顛簸,最少也得三四個小時,如今,咸旬高速的開通,不到1小時就能到咸陽,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而且也解決了我縣農產品外運難、原煤外銷緩、游客少的問題,也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旬邑縣交通局負責人感慨地說。

  近年來,旬邑以“暢通旬邑”為目標,以建設旬邑出境交通“大動脈”為骨架,以城鄉交通建設為支脈,搶抓咸旬高速、銅旬高速建設大好機遇,積極配合上級交通部門先后完成了211國道、306省道升級改造,構建了北接甘肅、西連福銀高速、東貫銅川、南通咸旬高速的大交通建設網絡。新修了石馬路、旬耀路、原丈路、土曲路、店川路等重點交通支線和通村公路,主動與咸旬高速主動脈相連,形成了全縣四門敞開,鎮村公路持續升級,通村公路不斷延伸的交通大環線。

  交通一直以來是旬邑農副產品、手工業產品輸出、銷售的掣肘。以往,西安、咸陽到旬邑主走兩條線路,一條是福銀高速轉道彬縣,一條是經過涇陽、淳化等地到達,兩條路到達旬邑都得3個多小時的路程。如今,咸旬高速連接了福銀高速、G312、G211、咸北路、關中環線、S306等6條主要公路,與西咸北環線、大鳳高速、合鳳高速及對接甘肅的4條高速公路相連。咸旬高速的開通實現了旬邑從“神經末梢”到“區域樞紐”的轉變,成為了旬邑的“脫貧致富路”,旬邑的交通“潛力”也將逐漸激活。

  交通是經濟之舟,是旅游之脈。咸旬高速將該縣境內的國省干線連成路網,給“毛細血管”式的縣鄉道路沿線注入了新鮮血液,串起了該縣的旅游環線,同時與周邊縣市旅游路線相串聯,實現了與周邊縣市游客相互輸送、旅游資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時,對加速商品流通,加快煤炭、旅游資源開發,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使旬邑真正融入西咸1小時經濟圈,暢通的道路也給旬邑帶來了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