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清明節期間,西安各大墓園可以說是人滿為患,不過和墓園里的人多相比,一種新型的祭奠方式--網絡祭祀卻顯得格外冷清。
今天(4月3日)一大早,記者在西安大雁塔北廣場一處前往西安各大墓園的乘車點看到,準備親自去掃墓的市民還不少。而為了提倡大家更文明環保的祭奠,工作人員也為每位乘客免費發放鮮花。
西安市公交五公司服務稽查科稽查信訪專干 郭照升:主要是想通過,咱們就是送這個鮮花這種形式來提倡廣大市民文明出行,低碳環保出行,就是倡導大家來文明祭拜。
和傳統的祭奠掃墓不同,記者在西安市殯儀館官方網站上看到,在網上紀念一欄中,設有兩個檔次的網上祭祀類別,每一個逝者在此建立紀念館時,會登記逝者姓名、忌日等信息,祭奠者可以通過獻花、上香等方式向逝者表達自己的哀思。不過盡管網站對這種新型的祭奠方式已經推行五六年了,但網頁上顯示兩個祭奠館登記注冊的逝者人數屈指可數。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盡管這種新興的祭奠方式,大部分受訪者表示能夠接受,但愿意踐行的人并不多。
西安市民:網上祭奠,像我們這個年齡對網絡還是有點不熟悉,所以每一年我們就到清明這節氣,就是要到父母的墳上去祭拜一下。
西安市民:不會(選擇網上祭祀)的,因為我覺得一年就兩次吧,我覺得對于老一輩的我們應該去,親自去祭奠一下,表達一下我們的哀思,這是一種中國傳統吧,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式,用別的方式我覺得代替不了。
西安市民 姜女士:也可以接受,但是好像我覺得我們這年齡大的有時候在那上面可能弄起來也不方便,所以就到現場吧,到墓跟前以后好像心里就踏實一點。
記者了解到,盡管我國早在2008年就已經推出了“網上祭祀”服務,但由于大家的傳統觀念等原因,這種方式在西安甚至全國都并不普及。
西安市民:一般情況下應該還可以接受,猛地一下你說讓人去接受網上祭奠肯定還是不適應,慢慢的去接受。
西安市民:如果我家離得很遠的話會選擇,回不去方便,然后這樣的話形式會簡單一些,不用大動干戈,建議的話就覺得可能就是在價格上或者之類的更優惠一些。
西安市民:這個可能需要年輕人去帶動老年人,因為可能大部分的家長的話對小孩的話還是比較聽的,用年輕人去帶動老年人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