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經濟形勢下降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上半年我省GDP保持7.2%的增速,雖然低于一季度,但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整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所以這個成績來之不易。”在陜西省政府新聞辦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陜西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張曉光發布了我省上半年經濟“家底”。省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副主任劉迎軍和省工信廳巡視員趙力捷分別對投資、工業等多領域進行分析和解讀。

  上半年陜西GDP8207.85億元

  進入二季度以來,受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產業結構偏重影響,我省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較一季度均有所減緩。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8207.85億元,同比增長7.2%。

  張曉光對幾個具體指標進行解讀時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根本,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全省夏糧豐收,時令水果產銷量旺,畜牧業生產形勢好轉,夏糧總產量479.1萬噸,雖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是1999年以來的第二個高產年。另外,消費總體平穩,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99.88億元,同比增長10.2%“就業穩、價格穩,所以,我們說上半年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新經濟”扮演角色日趨重要

  “新經濟”快速發展,新動能不斷蓄積。隨著一批世界級企業項目落戶陜西,以大數據、高端芯片、新能源等行業為代表的“新經濟”體系正日漸成型,“新經濟”在陜西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張曉光介紹說,上半年,全省新能源產業投資增長1.4倍,金融業投資增長1倍,文化產業增幅超過了六成。全省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四成多。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增長。上半年,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高于GDP4.2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占比提升,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4374.59億元,占GDP比重為53.3%。網上零售高速增長是最大的亮點,上半年,全省限額以上企業(單位)網上零售額78.73億元,增長73.3%,

  “總體來看,上半年我省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但從主要先行指標看,工業用電量增速較一季度回落、PPI繼續下降、CPI低速增長、PMI位于臨界點,下半年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下行壓力不減。”張曉光如是說。

  去庫存壓力依然較重

  投資歷來是陜西經濟增長的第一亮點,但近幾年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分析我省房地產投資和走勢時,張曉光說,大家都知道,房地產事關民生,產業鏈很長,大體涉及到30多個產業鏈,面比較廣,所以房地產的發展大家都很關注,對陜西經濟增長特別是省內一些區域非常重要,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長加快,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1170.63億元,同比增長7%。1-6月,全省房地產投資由二季度以來的持續下降轉為增長7%,處于底部回升,表明市場有趨好勢頭。商品房銷售面積1287.74萬平方米,增長16.2%,增速高位放緩,但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升,這個數據表明陜西在去庫存上是有成效的,加大房地產銷售的措施是有力的。同時,房地產待售面積也在高速增長,上半年待售面積760.09萬平方米,增長44.2%,也就是說,一方面銷售在增長,另一方面待售面積仍然在高位,所以說,今后去庫存任務依然繁重。“陜西的房價依然處于一個穩定的階段,漲不到哪兒去,小戶型房價還有上漲的可能,大中戶型相對穩定,所以我省房地產健康發展,而去庫存壓力依然較重。”

  補短板降成本去杠桿措施月底出臺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半年以來,陜西在這方面的具體進展有哪些?對于這樣的熱點話題,省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副主任劉迎軍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陜西省研究制定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里邊提出了“1+5”政策體系,出臺加快房地產去庫存的11條措施,在去產能方面,煤炭、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方案已與國家簽訂了目標責任書,陜煤、陜鋼等重點企業在壓產減負后虧損面收窄,補短板、降成本、去杠桿三個文件將在月底出臺。

  本報記者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