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元、5元的人民幣也有假幣?近來,有消費者反映在蔬菜早市、菜市場發現小額假幣出現。記者調查發現,一般遇上50、100元的大額人民幣,人們大多會注意看看水印之類、辨別一下真偽,但是10元以下的基本不大注意。部分菜販、小店主、消費者表示收到過小額假幣。
小額假幣“隱蔽性”強
在西安市建國門內的菜市場,采訪中有商販表示曾經收到過假幣,早先的假幣以50、100元的大票面居多,后來就出現了10元、20元之類的小額假幣。記者發現,相比大額的假幣,小額的假幣由于人們的疏忽,比較難于發現。
一位蔬菜攤主告訴記者,平時來買菜的多是熟客,還是比較相信對方不會給他假幣。收到50、100元的大錢一般會習慣性地看一下,小面值的錢不怎么留意,5元10元的錢應該沒有假的。聽說有人收到過小額的假幣,這位攤主表示自己今后會注
意,不過生意忙了也就不太顧得上,畢竟1元、5元之類的小額紙幣經手的太多,每張都看時間上不允許。另一位攤主則是有備無患,向記者展示了他查驗現金的小工具:這位大爺自備了一把具有日常照明和紫光的雙燈手電筒,就放在自己裝現金的塑料箱子里。大爺說,小攤子上收零鈔比較多,為保險起見,收到了錢就會打開手電筒上的紫光燈照一照看看水印之類,是不是真錢自己心里就有數了。
小額假幣防不勝防,不少攤主表示,判別假幣他們主要還是靠經驗。他們每天都在和鈔票打交道,是不是假幣一看一摸大多還是能分辨出來的。覺得錢不大對的時候,也不會點破,只會讓買主給換一張。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當場發現不了,菜市場人流量這么大也找不到是誰給的,只能自己認倒霉。
那么,收到假幣了怎么辦?有攤主表示發現假鈔就撕了,不會再讓假幣禍害別人。有攤主表示,前幾年有碰到過拿著大票面假幣專門碰瓷的,最近幾年則少了很多。幾年前還有附近派出所的民警曾專門來兌換收繳過大額假幣,用10元20元兌換商家手中的100元假鈔,讓他們少了一些損失。
一旁買菜的一位大姐告訴記者,她沒遇到過小面值的假幣,不過要是遇到了,也不愿意再回去找對方了,這事情過了找人家也說不清楚,只能自己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派出所支招:遇到假幣怎么辦
遇上了假幣又該怎么辦?公安和平路派出所的民警告訴記者,發現有人制造、買賣、持有假幣的,應該向公安機關報警,由公安機關進行處理。市民如果誤收了假幣,請一定不要使用,應上繳當地銀行或公安機關。如果明確是誰支付了這張假幣,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由他們進行后續處理。
在采訪中,有市民也反映,5元、10元的,最多百十元,收到假幣也就自認倒霉了。即使知道是誰給的,有時候這些用假幣的人也是收了假幣不愿意受損失,就想把假幣花出去,不是存心的,金額也不大,一般不會報警。對此,派出所警員表示,這種擔心不必有。發現假幣的金額無論大小,只要報警他們都會受理。只是,在實際處理中取證比較難。多數人發現假幣都存在一個時間差的問題,不一定能及時發現并報警,抓個現行。事后調查取證時,不是每個攤點都有攝像頭,難于找到證據。所以一般對于這類案件,采取的辦法都是現場調解或者進行批評教育。普通群眾平時使用現金時應多提高警惕,掌握一些鑒別假幣的方法。遇到問題及時報警尋求幫助。
銀行教您識別假幣
在日常生活中與現金打交道的機會很多,普通市民也該擦亮雙眼,有條件的話小額紙幣也要留意辨別真偽,防止上當受騙、蒙受損失。相對于50、100元的鈔票防偽知識的普及,小額面值的人民幣該如何一辨真偽?記者走訪了西安市幾家銀行網點,讓專業人員來為我們支招。
銀行工作人員都表示,如果市民對手上的人民幣真偽存有疑問,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或經授權的商業銀行都會為大家提供鑒定貨幣真偽的服務。
交通銀行翠華路支行工作人員介紹,人民幣是專用特制紙張制成的,手持鈔票用力凌空抖動,手指輕彈,或用兩手一張一弛輕輕對稱拉動鈔票,均能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而假幣聲音發悶,且易撕斷。鑒別時要注意用力均勻以及鈔票的新舊程度。另外,假幣一般平放即能看出水印,且無立體感;真幣的安全線是在造紙時采用專門工藝夾在紙張中制成的,迎光清晰可見,有的上面還有縮微文字,假幣的安全線一般是用特殊油墨描繪在紙張表面,平視可見,迎光看則模糊不清。此外,還可用5倍以上放大鏡仔細觀察票面的平印隔色、套色、對印是否準確,尤其是平凹接線技術是否一致,看票面上的膠印縮微文字是否清晰等;在紫外線燈光下,真幣紙張隨機分布著黃藍兩色熒光纖維,假幣則呈現強烈藍白光。
點評
貨幣的起源是從貝殼開始的,和如今的貨幣一樣,它代表一種基于信任關系的交換。在假幣事件中,制售假幣者自然是罪大惡極,然而許多的使用假幣者卻是由受害者轉為施加傷害者的例子,令人最為深惡痛絕。古稀老人在天橋下擺攤,辛苦一天末了收到一張假幣,老人痛哭流涕的新聞令人心痛。在假幣的病毒式流通中,這些缺乏鑒別技巧的人成為最終的受害者。有人說,原本的農業社會中,人們遵守誠信是因為道德牽絆,周圍的人知曉你的一切,謊言的后果是立竿見影的。而在多數人背井離鄉的工業社會,多數人的聯系是松散的,欺騙的成本也就小到經常被忽略。制售假幣有罪,流通少量假幣的罪責僅靠道德自律的效果似乎不能一概而論。從目前來看,似乎也沒有相關規則對普通人流通假幣做出處置,筆者以為,制定規則將會避免道德考驗,讓信任不再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