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此文發表于咸陽日報2015年7月14日
年年拿獎學金,他是老師們眼中的得意門生,如果不是生病,他早已在大學數學建模競賽中展露才華;如果不是生病,他今年也許已經被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學或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生,然而,一切只是如果。

從去年4月17日到今年6月18日,短短一年多時間,3次手術、4次化療、25次放療,這個年僅21歲的“90后”小伙樂觀積極撐過了一次 又一次難熬的治療,父母心疼兒子,一直隱瞞著病情,7月4日,當他終于知道自己患的是“滑膜肉瘤三期”這個自己聽都沒聽說過的病時,他告訴記者:“這是我 從小到大第一次因為生病流淚,第一次覺得生命就要走到盡頭!”然而,即使面對死亡威脅,這個“90后”小伙依然堅強對自己吶喊:“起來,擊破命運,唱響我 的贊歌,看看這是否是我的絕路!”
\出院回家,魏則西堅持學習功課。
7月4日,魏則西在北京做完第三次生物療法后,在北京西站等待火車,準備回家。
“滑膜肉瘤”這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陌生的病,正折磨著這個年輕的生命,怕兒子想不開,一年多治療,家人分三次逐漸告訴了他最終的病情,一次 次難以承受的手術、化療、放療等,得知病情的那一刻,他流淚了,面對父母擔心的面孔,他一甩頭:“趕緊治好,我大學的課程落了那么多,補起來可不是件容易 事兒。”兒子的堅強,讓父母動容。
眼看上大三,他卻意外入院
7月10日,在亨星錦繡城魏則西的家里,記者見到了這個堅強的“90后”男孩,戴著一副眼鏡,瘦瘦高高,雖然已是大小伙,但是臉上仍舊透露出一絲稚氣。他正和特意前來看望自己的大學輔導員談論著自己的病情。
“ 去年4月17日,我感覺自己的小腹中間位置摸起來硬硬的,而且好像鼓起了一個腫塊,并伴有間歇性的疼痛,但不是特別明顯,所以就只是去校醫院檢查。”魏則 西說。校醫院做了B超,醫生建議趕緊再去大醫院做CT,“那時我并沒有腫瘤的概念,覺得自己應該只是生了個小病而已,還趕回學校上了一堂自習課,沒想到那 是我最后一次在學校上自習。”魏則西說,第二天他和父母就去交大二附院做進一步檢查。
4月24日,魏則西做了第一次手術,手術后的一天一夜里傷口疼得他無法入睡,隨后因為傷口發炎,他又不得不一次次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拉開傷口進行消炎清理,“每次為了不讓自己哭,我都是咬著毛巾挺過來的。”
4月30日,診斷結果出來,“滑膜肉瘤三期(惡性腫瘤)”,這樣的結果,對父母來說就像是晴天霹靂。為了配合接下來的化療、放療等后續治療,父親魏海全隱瞞了病情,忍著巨大悲痛告訴魏則西只是一般腫瘤。
“有時痛苦得感覺自己不再是個人”
手術結束,從5月20日開始,魏則西必須接受化療和放療。
“化療一個星期會休整一個星期。最初的那個星期我真的是感覺生不如死,有時候甚至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人。”魏則西告訴記者,因為化療對身體各個器官的傷害都特別大,頭發脫落,便秘、持續的嘔吐,渾身上下都痛苦。
化療的間歇,他還要做放療,這樣的治療導致魏則西小腹部以下大腿根部以上皮膚全部燒爛。直到8月份,病情終于穩定的魏則西出院了。回家后,魏則西忙著復習落下的課程,準備英語六級考試,并和同學組隊,準備參加數學建模競賽。
可是,12月,還沒來得及考試,還沒來得及參加競賽,病情再次復發,又是手術,又是再一次的重復治療。
病痛折磨中堅持學習、看書
魏則西的父親在某小區的物業公司上班,母親八年前從國棉一廠病退。短短一年多,不僅病魔折磨著魏則西,巨大的花費也折磨著這個普通的家庭。
“除了在西安治療,聽說生物療法有效果,我們就去北京治,聽說上海能看,我們就去上海,總之只要兒子能好,不惜一切代價。”父親魏海全告訴記者,看病他們已經花去了46萬多元。
從今年6月18日出院后,魏則西一直在家調理,7月14日,他將再去北京繼續做第四次的生物化療。昔日的同學、老師最近幾天才知道了他的病 情,大家紛紛送來關愛,已經遠赴加拿大教書的昔日老師甚至還在那邊為“愛徒”發起募捐。“這么多人關心我,我特別感動,即使我的病情并不樂觀,但是我相信 自己能扛過去,現在我要積極治療,早日康復,回校完成學業是我最大的心愿。”
為魏則西送去一份關愛,讓他感受大愛下生命的堅強,讓他能早日回到學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本報記者 馬沅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