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權偉

  在許多商洛人的腦海中,都存有一段有關飛機的記憶。每年清明前后,草飛鶯長的時候,從丹鳳縣商鎮飛播造林點起飛的播種飛機便飛來了。飛機在商洛南北二山之間飛來飛去,發出嗡嗡嗡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這樣的場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便不斷地出現,伴隨了秦嶺大山里的人們幾十年。

  時光荏苒,也許連商洛人自己也沒有料到,有一天他們那個小小的飛機場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成為創造了陜西多個第一的通用機場。

  1 陜南第一個通用機場

  “咱商洛雖然身處大山,經濟跟陜北和關中比差些,但在建設通用機場方面卻創造了陜西境內的多個第一,比如是第一個獲得省發改委批復,第一個獲得軍方的批復,第一個采取PPP模式運作的通用機場項目。”周書軍自豪地說道。他現在的職務是丹鳳縣通用航空產業園建設管理委員會的副主任。過去幾年,他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了丹鳳縣通用機場的建設方面。

  11月22日,記者來到了這個位于丹鳳縣商鎮商山村的飛機場。大雪紛飛,除了一條筆直的飛機跑道之外,周圍一片銀裝素裹。在這條長長的望不到盡頭的跑道上,目前并未有飛機停靠。周書軍介紹道,機場現在還正在建設當中。一期800米跑道及林業種子庫業務樓建設已經基本完工。2017年6月底,機場項目將全面建成,年底即可投入運營。

  據了解,這座通用機場始建于1974年,1975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是目前商洛市唯一的飛播造林機場,每年調2~3架“運5”型飛機承擔播種任務。2013年共飛行124架次,作業時間162小時,飛播面積19.81萬畝。

  為何要對這個機場進行擴建?丹鳳縣委書記鄭曉燕對此表示,丹鳳通用機場項目是丹鳳縣策劃實施的商於古道文化景區“空中一條線”——秦嶺飛行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文旅游+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典范,對提升丹鳳人文旅游品位、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改善商丹主線城鎮面貌、決戰脫貧攻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1年5月,丹鳳縣通用航空產業園建立。其后的幾年,園區管委會便開始了漫長的審批道路。目前該通用機場項目的軍方手續已全部辦理到位。陜西省政府與原蘭空司令部簽訂了新建機場協議。獲批空域范圍以機場跑道基準點為中心半徑8公里,高度2400米(含)以下,建立目視航線。

  其次是行業審批的完成。今年5月25日,省發改委、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在丹鳳組織召開商鎮通用機場改擴建項目評估會。來自國、省航空航天界的部分專家對商鎮通用機場改擴建項目立項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在該次會議上,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西部民航空管技術裝備工程公司就《商鎮通用機場設施改造項目》和《商鎮通用機場改擴建飛行程序設計情況》做了項目可行性介紹。國、省航空航天專家經過認真評審后一致認為:商鎮機場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初步設計內容齊全,方案科學,概算合理,主要指標符合國家民用機場基礎設施建設的有關規定和標準要求;航空護林站建設項目可研報告,內容完整,論述充分,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適宜,系統設施配置布局合理,符合商洛林區實際,項目建設可行。

  此外,該項目還獲得了省發改委的立項批復,總投資1.18億元,并獲得1000萬元專項建設資金支持。

  2 陜西第一個PPP模式運作的通用機場項目

  如果只是一個單純的改擴建,商鎮通用機場并不足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對于后者而言,創新建設與合作,采用PPP模式,是此次改擴建項目的最大亮點之一。

  在此次丹鳳通用機場改擴建項目中,采取PPP模式實施,由丹鳳縣政府授權丹鳳縣通用航空產業園建設管理委員會作為項目的發起人及簽約主體。委托陜西金控大岳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編制項目的PPP方案,通過政府公開采購招標,選定社會投資人(社會投資人接受聯合體,須具有“通航運營資質+場道建設資質”或“通航管理資質+場道建設資質”,是聯合體的以“通航運營公司”或“通航管理公司”為主導)。選定的社會投資人和縣政府授權的出資平臺共同組建項目公司(其中社會投資人占股80%,政府出資平臺占股20%,社會資本控股)。丹鳳縣通用航空產業園建設管理委員會和組建的項目公司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經營期12年(含建設期2年)。

  項目公司具體負責項目的建設及機場的運營管理,公司的收入來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經營收入,另一部分為政府的補貼。其中政府補貼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補貼為固定補貼,保障投資人收回投資成本;另一部分補貼為運營補貼,采取考核模式予以發放,每年飛行不夠500架次,扣發當年運營補貼的40%。12年期滿后,投資人無償將機場移交給政府,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通過采購招標,丹鳳縣委、縣政府最終選定西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為丹鳳通用機場改擴建項目的社會投資人。西部機場集團作為全國第二大跨省區運營的大型機場管理集團,下轄陜甘寧青四省區19個運輸機場,參與建設運營國內多個運輸機場,具備豐富的機場運營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隊伍。

  9月18日,政府授權的出資平臺丹鳳縣通用航空產業園投資有限公司和西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合資經營協議》,并在項目公司成立前草簽了《特許經營協議》。

  據周書軍介紹,這是陜西省“十三五”期間首個采取PPP模式運作的通用機場項目,也是西部機場集團在陜西建設、運營的第一個通用機場。

  3 陜西第一個飛行小鎮的建設

  機場有了,圍繞機場的其他項目便都應運而生了。作為意欲打造商於古道文化景區“空中一條線”的丹鳳縣來說,機場的改擴建只是個開始。以通用機場為平臺,以地面基礎設施和三產服務為保障,打造秦嶺乃至整個陜西第一個產業型的飛行小鎮,才是通用機場建設的真正內涵。

  在去年的陜西省“兩會”上,作為省人大代表的丹鳳縣委書記鄭曉燕便曾提出建議省上相關單位支持商洛“飛行小鎮”的建設。將秦嶺丹鳳飛行小鎮項目列入省“十三五”規劃。秦嶺飛行小鎮,將依托現有的飛播機場,進行商業開發,旅游上未來可以實現空中俯瞰秦嶺,與陸上秦嶺風貌旅游結合,形成獨特的旅游體驗。另外,小鎮建設,還可以依托商業,解決5000個就業崗位。

  “商洛的通用機場跟其他地方比起來有幾個有利條件,一是交通方便。這個地方位于滬陜高速邊上,離西安不遠,也就一個來小時的車程。二是旅游資源多。為我們下一步打造以通用航空產業為核心的旅游奠定了基礎。三是自然環境好。”周書軍說道。隨著我國低空領域的開放,政策性的限制越來越少,利用小型飛機進行農林作業、工業航空磁測、遙感、森林防火、航空物探和航空攝影、空中旅游、公務飛行、緊急救援、新型航空體育與培訓市場,重要的短途客貨郵市場,多方位的城市航空服務市場等,有著巨大的潛力。而航空業的繁榮,將對我國地方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空前的機會,丹鳳縣必須抓住這一大好機會,加快經濟轉型,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現如今,在丹鳳縣編制的有關秦嶺小鎮的規劃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秦嶺飛行小鎮規劃面積約為19平方公里,東至劉家河,西至商州界,北至規劃中的環北線,南至山梁。小鎮按功能劃分為棣花文化旅游開發區、兩嶺通航產業園區、江北城市綜合體、飛行小鎮主體功能區、商鞅遺址保護區以及丹江濱河景觀帶等6大功能區域。按產業類型分,分為基礎設施類、通航主導產業類、通航配套產業類和通航帶動產業類4大類12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38億元,資金來源為政府投資和社會資本。

  據丹鳳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收入30億元、稅收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將會成為人們認識大秦嶺、認識大商洛、認識航空產業的門戶窗口,并逐步轉變為西部地區人文旅游、生態養生景區交流的交通樞紐和航空產業衍生地、人文旅游體驗城、生態養生活力區。

  一個小小的通用機場,正在成為撬動這座山區小城的轉型發展的新杠桿。

  手記

  空中游秦嶺不再是夢想 張權偉

  通航產業是公認的“朝陽產業”,引領著航空產業的發展趨勢。伴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發展航空產業的條件已經日臻成熟,尤其是對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秦巴山區。大力發展通用航空事業,一方面,對于保護秦巴山區的生態、開發旅游、發展經濟意義重大;另一方面,這里的各項條件也適合發展通用航空。

  首先,秦嶺是與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和北美洲的洛基山脈被國內外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稱為“地球三姐妹”。陜西之美,美在秦嶺。秦嶺是我國南北自然生態和氣候的分界線,是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分水嶺,也是我國珍稀動植物的重要分布區。因此,依托秦嶺建設丹鳳飛行小鎮,有助于提升世界知名度。

  其次,飛行小鎮的開發雖然在國內還沒有正式形成,卻是一個發展的方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隨著國內低空政策的開放,使得更多人趨向于這樣的生活,燃起對飛行的夢想。丹鳳飛行小鎮的建設,可以在借鑒歐美發達國家飛行經驗的基礎上,抓住國內低空開放的機遇,打造國內一流的飛行小鎮。

  秦嶺是世界名山,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景觀,但是一直以來缺少空中體驗秦嶺的活動。丹鳳飛行小鎮的建設彌補了這一空白,使得空中游秦嶺不再是夢想。

  當然,上述這些天然條件只是為秦嶺飛行小鎮奠定了可以發展的自然基礎,事業成敗與否的關鍵,還掌握在當地機場的建設者和主政者手中。通用航空產業畢竟是個新興開放產業,它需要我們打破常規,運用新的思維和模式去促成這一產業的發展。此次商鎮通用機場的建設采用了PPP模式,便是一個很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