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5月13日電(記者白陽、李樹峰、陳鋼)走進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就仿佛來到一個小小的“地球村”。熙熙攘攘的游客中外國面孔就占了將近一半。不時有舉著各國國旗的導游經過,身后的游客們雖然膚色不同,卻同樣全神貫注地欣賞著這些古代藝術珍品,發出各種語言的贊嘆之詞。
1974年春,陜西省西安市臨潼縣的幾位農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打井時,意外發現了一個長方形的兵馬俑陪葬坑。沒人能想到,如今,這個沉睡兩千年的地下軍陣因“世界第八大奇跡”之名享譽海內外,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安名片”。
在兵馬俑3號坑旁,記者遇到了來自西班牙的游客大衛和戴安娜。大衛告訴記者,雖然他曾在西班牙看過一些兵馬俑的模型,可真正來到兵馬俑后他還是感到格外震撼。
據博物館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兵馬俑共接待游客近8000萬,其中外國游客超過1300萬。不僅是普通游客,兵馬俑也成為許多外國政要學習中國文化的“首站”。開館35年來,兵馬俑已接待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法國前總統薩科齊、俄羅斯總統普京、韓國總統樸槿惠等近200位外國元首來訪。今年3月份,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和女兒一起游覽了兵馬俑博物館,并在留言中將其稱為“令我著迷的中國古代奇跡”。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以兵馬俑為代表的陜西旅游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秦始皇帝兵馬俑博物館宣教部講解員袁凱告訴記者,工作最忙的時候,自己一天要帶十幾個外國旅行團。此外,從游客的構成也能感受到西安經濟“向外轉”的趨勢。“自從三星集團在西安建立產業基地,這兩年來兵馬俑參觀的韓國游客數量增加非常明顯!彼f。
和許多外國游客一樣,大衛和戴安娜也是從兵馬俑開始了解并喜歡上西安的! 拔覀冎牢靼苍跉v史上是個很重要的城市,但沒想到現代西安的城市建設會這么好!贝笮l說,盡管歐洲很多城市也有悠久的歷史,但他在西安感受到了和歐洲完全不一樣的文化魅力。
長期致力于絲路旅游的中國西北旅游協作區秘書長王曉民表示,在很多外國游客眼中,沒有到西安,等于沒有到中國。西安應當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契機,發揮絲綢之路起點的龍頭作用,促進絲路產品開發和品牌營銷方面的區域合作,創新跨國際性的區域旅游合作模式。
西安市政府已經邁出了第一步。2009年,西安臨潼國家旅游休閑度假區啟動建設,以兵馬俑、華清池、驪山為代表的一批臨潼世界級文化旅游資源得到統一的品牌規劃和項目整合。經過幾年建設,度假區內10平方公里區域已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體系,相關配套景觀綠化工程也基本完成。預計臨潼度假區全面建成后,將形成集文化旅游、特色觀光、旅游商貿、餐飲服務、酒店服務等為一體的產業矩陣,創造就業崗位6萬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