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40921/axixtqk9361220.jpg身殘志堅的袁宏林還有著更大的事業心。
  • 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40921/axixtqq2913626.jpg身殘志堅的袁宏林還有著更大的事業心。
 

  西部網訊(記者 熊惠玲) 現年47歲的袁宏林已經是漢中城固縣身價上億的企業家。然而現在不管賺多少錢,他都難以忘記15歲那年的冬天,“由于三歲的時候患小兒麻痹導致雙腿殘疾,我不得不很早就輟學自謀生路,40元買了修鞋的機器去街上修鞋,沒想到第一天就賺了3.8元,那時候面皮才1毛錢一碗,我想,我終于有能力養活一家人了。”

  愛學習的修鞋匠

  立志上學成才的袁宏林,十四歲被迫輟學,目睹父母的愁苦、家庭的貧困,不服輸的他暗暗起誓:“我再也不能靠父母親養活了,我要謀生自立”。

  搞什么昵?這是袁宏林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一天,村里來了一個四川補鞋匠,好奇的袁宏林就拄著雙拐跟著這個鞋匠走了幾個村,細心觀察人家怎樣修鞋,討教人家的修鞋技術。回家后,他壯著膽把自己想修鞋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父親凝視著我半天,突然哭了,我知道他是為我高興。”他說,當時購買修鞋機和修理工具的資金成了問題。那時,全家生活都靠父親一月37.5元的工資,但是父親還是從外地花40元購回了修鞋設備和工具。1980年10月,袁宏林拿上了修鞋設備和工具,到6里之外的桔園鎮許家廟擺攤了。

  由于袁宏林勤奮好學,很快就掌握了修鞋技術,加之他收費合理,顧客都喜歡到他那里修鞋。修鞋的空兒,喜歡思考的袁宏林就想,能不能在修表、修電器上做文章?于是,他白天修鞋,晚上學習鐘表、電器的修理技術,還購回了修理書籍埋頭苦學,沒修理實物,他就倒置父親的手表和家里的電視機,沒有師傅,他就免費去給電器修理師傅打下手偷學,通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他逐漸熟練掌握了修表、修電器技術,取得了修理行業技術合格證書。1988年,底氣十足的他辦起了鐘表、電器修理部。小店在他的苦心經營下,不僅能夠滿足自身生活所需,還能補貼家用。

  種柑桔開礦山 摸爬滾打成百萬富翁

  1999年,能夠自食其力的袁宏林不滿足現狀,搞起了柑桔種植。沒搞過種植業,也不懂栽培管理技術,我就購書苦學,不會苗木嫁接,我就請教苦練。”通過不辭辛勞的反復實踐總結,他終于成為當地有名的桔園管理、苗木嫁接的行家里手。不到4年的苦心經營,家庭經濟收入由過去不足2萬元猛增到近10萬元。

  袁宏林的腰包鼓起來了,但他并未因此而滿足。一次聽一位朋友講,開礦石能賺大錢,他就格外注意儲備礦業方面的有關知識。2002年初春,聽說秦嶺深山處的小河鎮桃園鄉有一處品位很高的石英礦石欲向外出售,他立刻冒著風雪趕去勘察,來到了礦山腳下,無法上山,他一步步地爬,下不來山,他一寸寸地溜。經過多次實地勘察和討論,最后,他以3.2萬元購買了該礦的開采經營權。

  自此,袁宏林就吃住在山上,同工人們一起修理開礦,渴了他喝幾口山泉水,餓了他啃幾個掉渣的饃,經過 5年的摸爬滾打,他把開礦業發展到三處,賣礦收入也由最初的20多萬元,提高到100多萬元。他總結自己的成功說:“我就是特別愛學習,然后再在實踐中探索,我的成功得益于學習。”

  “60歲之前我要成立集團”

  2007年10月,袁宏林的城固縣宏林木業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了。公司固定資產320萬元,所屬員工有60多人(其中殘疾人23名),擁有生產經營場地8畝,廠(工)房52間,木工板、刨花板、衛生筷、膠合板生產線4條,家具生產車間1個,年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元。此外,他還開辦養豬廠、開發房地產,所有的固定資產已經上億。

  有了自己的事業后,他把目光投入到關愛殘疾人事業中,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幫助身邊的殘疾人。2012夏天,城固縣北部山區普降暴雨,盤龍鄉多處道路被洪水沖毀,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阻斷了通往縣城的城石路。鄉親們的出行成了問題,個別群眾家里還有要事等著辦理。袁宏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迅速安排租借了1輛挖掘機,開始搶修城石路。他柱著雙拐在現場指揮……他的所作所為,受到了群眾的廣泛稱贊。

  袁宏林并未因此而滿足,他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歇。近期,他又在著手培訓殘疾人,籌備上馬木制工藝品項目。他打算把更多的輕度殘疾人吸納到自己的企業里,還計劃建立一個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安置家庭貧困的重度殘疾人。“我的心里還有更大的心愿,60歲之前,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業再上一個臺階,把產業發展成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