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配套方案公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公布

  12月16日。教育部正式向社會公布兩個高考改革的配套方案,明確通過建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加強與改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進一步探索打破唯分數論和一考定終身的傳統模式。新規高中學業考試將覆蓋所有科目

  新出臺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中明確,今后學業考試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考試,可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統一要求,確定具體組織方式。

  學生自選3科計入高招總成績

  教育部規定,在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區、市),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今后高中在校生都要參加學業考試,高中階段其他學校在校生和社會人員也可報名參加。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時,創造條件將為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兩次考試的機會及更換科目的機會。

  計入高招總成績3科以等級呈現

  據悉,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三科以等級呈現,以等級呈現成績的一般分為五個等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原則上各省(區、市)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E等級共25%。E等級為不合格,其他科目以合格與不合格呈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合格,作為高中學生畢業的主要依據。考試所有科目的成績,將提供給高校招生使用。思品學業健康藝術實踐5部分成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在昨天同時公布的加強與改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中明確,對普通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具體到了五個方面:一是思想品德。重點依據的是學生參與黨團活動、有關社團活動、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等的次數、持續時間等。二是學業水平。重點是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選修課程內容,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成果等,特別是具有特長和優勢的學科情況。三是身心健康。將重點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結果,體育運動特長項目,參加體育運動的效果等情況。四是藝術素養。重點看學生在音樂、美術、舞蹈、書法等各個方面的興趣特長以及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五是社會實踐。重點是參加實踐活動的次數、持續時間形成的作品、調查報告等。

  落地

  我省已實施“軟掛鉤”4年效果不明顯

  昨天,記者第一時間在西安采訪中相關招生考試部門及學校了解到,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已經在我省已經實施了多年。

  2010年起,我省已經將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等級納入高考電子檔案,作為高校錄取參考,是“軟掛鉤”。規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通用技術7個書面考試科目。考試科目成績以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等級呈現。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6個方面,評價內容以寫實性表述方式和等級方式(A、B、C、D四個等級)呈現。

  與教育部新政稍有不同,但主旨基本一致。但由于在目前現行應試教育模式下,眾多高校還是單一用高考成績作為錄取依據,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考試成績等級在高考錄取中實際發揮作用非常有限。

  學校:這樣有利于高校選才有利于個性發展

  昨天,西安市育才中學校長辛軍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依照國家教育部出臺的這一辦法可以看出,今后在高中學科不分文理科的情況下,大學招生將以專業為錄取單位,提出招錄對高考成績及史、地、政、理、化、生六科中三科學業成績的要求,客觀上形成了學業成績等級與錄取關聯度極高的“硬連接”。把學業考試成績進入高考總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供高校錄取參考使用,有利于高中生消除偏科現象,也有利于高校結合自身專業定位,提出選才要求,招錄到文化課成績合格,專業特長符合培養發展要求的可塑之才。從學生角度,也可以避免一次考試失誤,導致無法錄取的窘境,這一改革方向值得肯定。本報記者張彥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