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斗門水庫項目建設動員會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舉行,正式啟動了斗門水庫試驗段工程,由此標志著斗門水庫項目正式拉開帷幕,建成后將解決近200萬人口的飲用水問題,同時還將成為西安市城西區域的備用安全水源(即應急水源)。
省委書記趙正永宣布斗門水庫項目啟動。省長婁勤儉作動員講話。省委常委江澤林、劉小燕等出席。副省長祝列克主持。
庫周總長相當于西安明城墻一周
總投資78億元的斗門水庫是一座以調蓄“引漢濟渭”工程來水,兼顧城市生活供水,灃河防洪及改善生態環境的綜合性水庫項目。位于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南部、灃河右岸原昆明池舊址上,是三等中型水利工程。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水源水質安全,整個水庫設計采用內外湖布局、雙水源引水。庫區水面面積近10平方公里,總庫容4600萬立方米,庫周總長14.76千米,相當于西安明城墻一周。其中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的內湖,由“引漢濟渭”輸配水工程南干線的西南郊水廠分水,形成2400萬立方米的庫容,承擔調節“引漢濟渭”向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灃西新城供水的任務,同時作為給西安市除黑河水庫外的備用水源地。規劃面積6.9平方公里的外湖則引自灃河洪水及城市雨洪,形成2200萬立方米的庫容,作為灃河的分洪蓄滯洪區,承擔防洪、水源地保護、景觀生態用水及保護古昆明池歷史遺存的任務。
此次開建的斗門水庫試驗段工程屬外湖庫區的一部分,試驗段庫區面積0.53平方公里,水面面積0.47平方公里,由外湖試驗段庫區、圍壩、應急引水建筑物等組成。
城西用水告急可隨時開閘放水
那么,為什么要建設斗門水庫項目?原水利廳高級工程師孫平安介紹說,斗門水庫的第一大功能是供水,包括城市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這正是水庫內湖所承擔的角色。“首先是針對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與灃西新城,就這兩個區域的供水現狀來看,由于此前這兩個區域水資源配置分別屬于西安和成陽的郊區,水資源是按郊區的比例配置,但目前這兩個區域在建設國家級新區,處于高速度發展期,用水量遠遠不夠。而地下水替代又受到技術、生態保護等多層影響,既不科學也不實際。這樣的話,生產生活用水都不能保證,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更加困難。
孫平安說,對于整個西安城區而言,由于近幾年氣候因素影響,關中地區的降水量很低,直接導致黑河水庫在汛期水量充沛的時期,都會出現水位很低的危險情況,特別是2014年夏天出現的水位降低、局部庫底裸露的情況更是在西安市民心里引起極大的不安。而黑河水庫的涉及最大日供水能力是110萬立方米,而最大日用水量在150萬立方米左右,只有在石砭峪水庫、石頭河水庫等備用水源同時啟動下,才能保證居民生產生活用水的需求。這就需要斗門水庫作為應急水源,當西安市尤其是城西區域包括高新區遇到緊急事故時,可隨時開閘放水。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研究院的李令福教授認為,斗門水庫的建設,一是將成為引漢濟渭工程西安段的重要調蓄水庫,為引漢濟渭工程的順利實施起到重要作用;二是通過水庫的調節功能,在河流防洪、調蓄、生態調節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三是可以解決未來大西安200萬人的飲用水問題,解決了西安缺乏應急水源的緊迫問題。
灃河防洪標準提高至300年一遇
斗門水庫的第二大功能是防洪,這正是外湖的作用所在。灃河作為西咸新區的城中河,其防洪標準也需相應提高,而斗門水庫將通過分洪滯洪將灃河的防洪標準從百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
“它首先是西咸新區灃東、灃西新城的唯一水源,也是西安市的重要應急水源。”孫平安表示,建設斗門水庫,對于實現水系連通、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從景觀角度上,其寬闊的水面可形成優美的城市生態景觀,符合西咸新區田園城幣建設理念。從社會功能上講,通過外湖對灃河洪水蓄滯利用、將洪水和雨洪資源化,可實現年生態補給水量約1100萬立方米,并與“八水潤西安”規劃中其他水系湖泊相連,形成較為完備的水網體系,實現周邊水系連通、生態涵養的目的,將極大改善整個西安市以及西咸新區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