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傳媒網北京3月3日電(特派記者 陳燕)3月3日上午,北京會議中心格外熱鬧。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在接受陜西傳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兩會特別關注傳統藝術的傳承問題和加強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這兩方面。同時,在談及對陜西的印象時他評價,從相聲藝術角度來講2014年陜西是個豐收年。
聚焦曲藝傳承:建立學科專業
姜昆介紹,針對曲藝傳承的困境,他提議,應該在高等院校中設立“中國曲藝學”學科。過去曲藝完全靠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人走藝亡”,這種方式已適應不了新時代,為培養更多曲藝人才,應該將曲藝納入學校教育中,建立曲藝學科專業,在學校中推廣民族文化傳統教育。
“曲藝是非常大的一個藝術門類,設立學科可以循序漸進。首先可以在部分高等院校試點,并逐步開展曲藝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用兩條腿走路,開拓出曲藝傳承與創新的康莊大道。”姜昆說。
加強中小學民族文化傳統教育
姜昆認為,基礎教育階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階段,讓孩子們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習慣的養成、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修養的加強,對激發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姜昆表示,“所以希望加強中小學民族文化傳統教育,而且不僅要加強還要把它當成一個指標來完成,甚至可以把學習‘民族傳統文化’同學習‘語數外’一樣作為一個門檻標準。同時,優秀傳統文化重點強調‘忠孝、仁愛、誠信、道義、廉恥’等道德觀與精神修養,這一點正是當今社會道德考量的熱點話題,應當從基礎教育就開始抓起。”
相聲藝術2014年陜西是個豐收年
在談及對陜西的印象時姜昆說,在剛剛過去的羊年春晚中,來自陜西的相聲演員苗阜和王聲參與創作并表演的反腐題材相聲《這不是我的》備受觀眾喜愛,作品不但詼諧幽默,還反映了反腐這個熱點話題,陜西相聲藝術可以說是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黃金期。
“去年對于相聲藝術來說,陜西是個豐收之年,因為2014年陜西有一個傳統的突破,有三名同志獲得了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周春曉、于海濤、苗阜三人代表了整個陜西相聲興起的一個成果。他們今天的成績不是偶然的,而是從小劇場走向大舞臺這么一個量變的過程,又經歷了從小眾到大眾藝術服務的質變,受到關注和歡迎也是必然的。”姜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