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國家信訪局聯合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環境保護部及部分地方信訪部門,組成中央信訪工作督查組,分赴河北、遼寧、浙江、湖北、云南、陜西等6省,對48件信訪事項進行實地督查,這是國家信訪局今年開展的第五次信訪事項實地督查。

  近日,京華時報記者全程跟隨中央信訪督查組陜西組,對陜西的8件信訪事項進行實地督查,并從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3件,展示中央信訪督查組實地督查的過程。

  實地督查推動地方化解積案

  在赴陜西督查的8件信訪事項中,關于土地征收的事項4件,房屋拆遷類有1件,環境保護類有3件。經督查組實地督查,反映屬實的有1件,基本屬實4件,僅有3件不屬實。目前,已有6件案件基本得到化解,其余2件均形成解決方案,正在化解中。

  2013年8月份以來,國家信訪局實行信訪事項統籌督查督辦工作機制,已先后組成36個督查組對涉及30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73件信訪事項進行實地督查。督查所選案件,均是群眾反映強烈、國家信訪局轉送交辦后,地方未依法按程序辦理,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的部分信訪事項,所有督查結果將在網上公開。

  國家信訪局綜合指導司副司長錢永國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督查的目的,在于推動地方解決督查個案,同時,以點帶面、舉一反三,依法按政策解決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促進相關地方和部門,按照信訪事項辦理規則和流程解決問題,規范信訪工作程序。“只要群眾的訴求合理,我們就要全力推動解決。”

  11月7日,督查組一行到達陜西后分成兩組,一組奔赴陜南,督查咸陽、渭南、商洛、安康4個市的4起信訪事項,另一組赴陜北,督查西安、延安、榆林3個市的4起信訪事項。

  針對每一起信訪事項,督查組在聽取當地信訪部門對相關事項的匯報,查閱相關資料,并針對事項辦理過程中的難點和疑點問題進行提問,當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進行答復,隨后再通過約見信訪人、實地查看現場對照核實,最終經過分析討論后,給出當地相應的督查反饋意見。接連幾天起早貪黑的督查工作結束之后,案件梳理及報告撰寫環節,督查組反復斟酌、共同討論,緊張程度絲毫不亞于實地督查。

  這已經是陜西省今年以來第二次接受中央信訪督查組的督查,“我們也希望中央督查組來督辦信訪積案,以推動這些案件的化解。”陜西省信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中央信訪督查組赴陜西督查,一方面說明有些案件還沒有處理好、需要督辦,另一方面通過實地督查,督查組幫助當地查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意見,這種以督代訓、業務指導的形式,對地方信訪工作以及基層嚴格依法依規辦事都是一種推動。同時,專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參與,能夠豐富督查工作的手段,也讓信訪工作更加透明。

  留有隱患就不能算辦結

  11月7日,星期六,晚上8點20分,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會議室內。

  “群眾反映你們工作中程序上有問題,他這么說有沒有錯?能說他反映的訴求沒有一個是對的嗎?”督查組分貝陡然提高的問題拋出后,會場一時陷入沉默。

  這是發生在督查組針對咸陽市涇陽縣農民孫亮(化名)信訪事項反饋會議上的一幕。

  孫亮是咸陽市涇陽縣高莊鎮金田玉村的村民,以他為代表的數十名村民,曾在2013年多次前往國家信訪局上訪。據他反映,涇河新城管委會在征用村里土地過程中,沒有向村民出示征地批文,且給予村民的補償標準偏低,因此村民并未同意征地。但2012年4月20日,管委會組織不明身份人員強行進地,并且毀壞了他們種植的莊稼。

  針對信訪人反映的情況,督查組當即提出了幾個關鍵問題:被征土地性質是否屬于基本農田?是否確實存在強行凈地行為?土地征用手續是否合法?按照督查組的要求,當地提供了土地規劃、征地計劃書、“兩公告一登記”等各項手續,并對這幾個問題一一進行回答。

  查閱了相關文件后,督查組了解到,此次征地的確有各項手續,補償標準也是依據《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省征地統一年產值及片區綜合地價評價標準的通知》做出,不存在補償標準偏低的問題。信訪人反映的沒有看到征地批文,是由于當時征地所需批文兩份已經辦好,并做了公示,最后一份正在辦理中。強行凈地的時間,正是在這第三份批文還未辦理下來之時,這才會引發村民不滿。當地管委會工作人員表示,會強行凈地,是因為當時手續已經辦好,只是需要繳納一定費用后,才能拿到,為了趕工期,就先行凈地。

  隨后,督查組成員立即前往高莊鎮,面見信訪人代表孫亮。督查組問道:“你現在能不能代表你們幾十個人,表達對處理結果的意見呢?”孫亮搖了搖頭。

  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當地雖然也做了不少工作,僅召開涇河新城管委會、高莊鎮政府、金田玉村群眾代表參加的協調商討會就10余次,當地政府還允許被凈地群眾在該宗土地上繼續種植小麥、樹木等。目前孫亮本人明確表示不再信訪,但一旦該地塊進入實質開發,其他群眾可能還會繼續上訪。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督查組首先對信訪人的訴求做了定性,認為其反映的情況部分屬實,并向當地建議,一要高度重視征地過程中工作不夠細致扎實的問題,嚴格履行相應手續,確保問題不再重復發生,同時做好政策解釋和疏導教育工作,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強與涇河新城管委會的工作對接、協調,妥善解決好征地遺留問題,將群眾的合理訴求解決到位。

  面對督查組的建議,當地政府表示,他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事項背后存在的隱患,并當即表態,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依照以上建議,做出整改。

   依靠當地督查組持續關注

  有時候,在信訪人材料中反映的訴求之外,還有一部分隱含的訴求,這隱含訴求,才是信訪人堅持上訪的原因所在。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的王虎(化名)就是這樣一例。

  2015年1月,國家信訪局收到王虎的來信,反映丹鳳縣政府和西部花都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未經審批,以租代征,違規占用棣花鎮賈塬、棣花等村共2000多畝耕地進行文化旅游區建設,壓低租金,并且在租用土地的過程中采取強制手段,打傷了部分不愿將耕地出租的村民。

  通過實地勘查,并查閱資料,督查組了解到,棣花文化旅游區總占地面積為1400.63畝,而不是信訪人反映的2000多畝,并且是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取得,并非是征用。當地相關部門表示,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確存在改變原有土地用途的情況,有3個項目用地共計80.61畝土地改變了土地用途。對此,市、縣國土局已作出了相應行政處罰,并執行到位,目前正在完善相關手續。

  至于王虎反映的村民被打傷一事,當地政府表示,王虎曾在旅游區西側開辦有一家砂場,在規劃建設旅游區時,當地政府取締了砂場,在取締砂場過程中,王虎的合伙人阻礙執法,被執法人員現場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