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頭泡饃

起源:唐代
相傳唐高宗龍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開設了一家“雜羔店”,專賣豬雜碎。一天,藥王孫思邈路過此處,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腸”,覺得腸子腥味大,油膩重,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當即給店主開了一個八珍湯(八種調料)的方子,讓其如法泡制,果然腸肥而不腥,湯油而不膩,味道十分鮮美,從此顧客盈門。
店主為感謝藥王的指點,便在店門首懸一藥葫蘆以示紀念,并將所賣食品取名“葫蘆頭”。
稠酒

起源:商周時期
稠酒,見諸史冊,始于商周時期,至今已三千多年。我國最早的醫學文獻《內經》里,曾多次提到“醪醴”,這“醪醴”就是稠酒的前身。原汁不加漿者叫“撇醅”。《詩經·周頌》里有“為酒為醴”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