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文錦)西安素有“八水繞長安”之美譽,臨水而建、因水而興。昨天記者從西安市水務局了解到,2013年7月西安市啟動了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通過3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圓滿完成了試點工作任務。如今的西安,一幅“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到2020年將全面完成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建設任務。

  據西安市水務局介紹,2012年以來,西安市委市政府堅持柔性治水,以水興城、以水靚城、以水名城,開啟了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西安實踐。2013年7月試點以來,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拉大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保護城市環境、推動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為目標,以推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實施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規劃為抓手,深入推進“571028”工程,著力構建水管理、水安全、水生態、水文化四大體系,讓水在西安流起來、動起來、美起來,全力打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韻長安”的生態型國際化大都市。

  試點期間,西安市緊緊圍繞七大建設任務,著力在水資源嚴格管理上找出路,在水資源優化配置上做文章,在水生態保護修復上下功夫,在水文化特色創建上求突破。截至2016年底,共完成建設項目199項,為試點計劃建設任務192項的104%,完成投資227.05億元,為試點計劃投資169.88億元的134.7%;截至目前完成7方面25項指標建設試點工作任務。

  不斷完善城市水系格局,實施生態引水。以“引灃進城”、“引大濟河湖”工程為依托,先后將秦嶺北麓地表水引至曲江池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興慶湖、護城河、漢城湖(團結水庫)等,形成“長藤結瓜”串連運行模式,使涓涓細流穿城而過,變“八水”繞城為“八水”進城,使西安兼具自然山水景觀與歷史人文景觀,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化城市。實施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規劃以來,建成西安湖、儀祉湖、航天湖、堰頭湖、桃花潭、護城河示范段等9座湖池,新增生態水面1.2萬畝;建成浐灞濕地、沙河水街、灃河濕地等10處大型濕地,新增濕地面積2.76萬畝,形成“東有浐灞廣運潭,西有灃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漢城湖,中有明清護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