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內

  西咸一體化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陜西省政府印發

  《關于深入推進西咸一體化的若干政策措施》

  ↓↓

  未來3年大西安

  將有哪些變化?

  城市競爭力在全國同類城市中排位顯著提升

  打造人文特色鮮明、生活現代時尚、

  發展充滿活力的國際化大都市

  ↓↓↓

  目標2020年GDP將達1.3萬億元

  綜合實力

  生產總值達到1.3萬億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引領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經濟結構

  各功能板塊發展定位進一步明晰,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基本建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幅提升,萬元GDP能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基礎設施

  機場、城際鐵路、軌道交通、市政交通有效連接、便捷發達,大西安地鐵網覆蓋西咸新區、咸陽城區及臨潼、鄠邑、興平等組團,高速移動安全的新一代通信基礎設施加速建成,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光纖網絡城市和第四代移動通信(4G)網絡布局。

  改革開放

  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全面建成,“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地位明顯提升,自貿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進出口總額保持高速增長,經濟外向度顯著提升。

  生態環境

  關中水系加快形成,生態屏障進一步強化,治污減霾強力推進,渭河干流消滅劣Ⅴ類水體,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取得新進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制度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社會民生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同步夠格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加強規劃銜接 優化城市空間

  完善專項規劃

  近期支持西安市“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綜合交通、產業發展、市政設施等規劃中,增加西咸新區區域相關內容,并與咸陽市相關規劃充分銜接,形成一張藍圖,加快一體建設。

  優化城市空間規劃

  遠期按照大西安“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發展思路,完善大西安空間規劃,加快西安市和咸陽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推動大西安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

  優化產業布局

  支持西安市聚焦西部經濟中心目標,打造高新技術、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3個萬億級優勢產業,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節能與新能源汽車6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文化、旅游、現代物流、金融4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支持西咸新區加快絲綢之路能源金融貿易中心、中俄絲路創新園等建設,加快培育物流、金融、文化、大數據、都市農業等支柱產業。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支持西安市、咸陽市共同發起設立20億元以上的西咸一體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大西安產業體系。支持金融機構落戶西咸新區,支持西咸新區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加快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務區建設。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建設“一帶一路”科創中心

  建設“一帶一路”科創中心

  發揮西安高新區等國家級園區輻射帶動功能,支持省域內特別是西安市的產學研用一體化項目、大學新校區項目在咸陽優先布局,統籌西安、咸陽、西咸新區科技資源配置,打造“一帶一路”科創中心。

  積極爭取改革示范

  支持西咸新區開展國家服務綜合改革試驗,爭取將西安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西安高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政策擴大到西咸新區。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推廣完善“一院一所”創新模式,將西安市和西咸新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政策向咸陽覆蓋。以西安專業化雙創平臺、西咸新區青年創業園、咸陽高新區示范創業創新中心為依托,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一代青年創新創業綜合體。

  健全基礎設施體系 西咸交通無縫對接

  完善大西安綜合交通體系

  推進《大西安立體綜合交通發展戰略規劃》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將西安市軌道交通、市政公路延伸至西咸新區和咸陽市。

  加快地鐵5號線建設,盡快開工建設1號線三期、2號線向北延伸至涇河新城段、3號線二期、11號和16號線一期等線路,打通連接西安、咸陽和西咸新區主城區的快速通道。

  支持咸陽主城區加密城市路網,實現西安、西咸新區公交無縫對接。

  西咸新區原掛陜D牌證的車輛改掛陜A牌證后享受西安繞城高速公路和機場專用高速公路通行費包繳政策。

  支持西寶高速在興平西增加1處互通式立交。

  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爭取綜合管廊國家試點,大力推進地熱能供暖工程建設。

  支持“兩市一區”申請中央專項資金和企業債券發行,創新開展PPP等合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交通設施、水利、環保、重大市政工程及公共服務等領域項目建設。

  加快關中城市群建設 打造大西安外圍衛星城

  支持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完成西安市開發區、西咸新區和咸陽市相關區域的功能定位梳理劃分,努力把大西安建設成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國際化大都市。

  加快關中城市群建設

  加快編制《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支持興平打造大西安產業轉移承接地,加快推進富(平)閻(良)一體化。將涇陽、三原、禮泉、藍田、周至、武功、乾縣等打造為大西安外圍衛星城,彬(縣)長(武)打造為陜甘寧毗鄰區域中心城市。旬邑、淳化、永壽等依托優勢資源,實現特色發展。

  支持中小城市培育

  加快彬縣撤縣設市步伐,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建設鎮級小城市,加快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發展。

  強化用地保障

  統籌調劑全省用地指標,給予西咸一體化建設用地保障。鼓勵使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支持西咸一體化建設。

  生態環境聯防聯治 實現區域環境向好發展

  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

  編制《西咸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嚴格生態紅線管理,統一環保監管執法,強化污染物排放聯防聯控,推動大氣、水、土壤“三個10條”實施,實現區域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向好。

  綠化美化城市

  推進“兩市一區”主干道路及重點區域綠化美化,打造五陵塬區域遺址、旅游路北側景觀帶等生態廊道。支持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旱腰帶生態修復治理等大西安生態屏障建設。加快建設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推動投資便利化、貿易轉型升級和金融開放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經驗

  建設“一帶一路”核心區

  加大國際產能合作力度,聯手建設招商平臺,優化投資環境和市場秩序,爭取設立國家級“航空港物流特區”,推動港區聯動,加快打造國家臨空經濟試驗區。

  西安優質資源向咸陽延伸

  統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

  加強教育、醫療、社保、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大西安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

  支持西安優質服務資源向咸陽和西咸新區延伸

  全面推進“兩市一區”名優中小學、優勢學科、優勢師資等方面合作,逐步建立大西安一體化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機制,促進均衡發展。鼓勵支持共建醫療聯合體,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發展大健康產業。

  推進一體化治理

  優先在“兩市一區”實現政務內外網、地理信息時空云平臺的互聯互通。支持西咸新區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綜合執法改革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

  健全統一市場

  統籌大西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在支付、清算、賬戶、征信、金融統計等方面信息互聯互通和同城化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開展稅收征管體制和創新服務改革,促進人力資源、知識產權等市場建設,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