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汪曼莉
“平穩”,是今年以來我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基調
“向好”,是今年以來我省經濟發展的基本判斷
10月24日,我省經濟“三季報”出爐。相關數據表明,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我省經濟運行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態勢,持續增長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穩的格局在鞏固,好的態勢更明顯,新的力量在增強。在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基礎上,陜西追趕超越的步伐愈發鏗鏘有力。
堅持高質量發展
8.1%,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陜西經濟增速持續保持在8%以上,彰顯出發展的韌性。筑牢經濟向好的基礎,陜西堅持高質量的發展。
8月30日,陜西省政府與韓國三星電子簽署合作協議,三星電子將在西安高新區投資70億美元建設存儲芯片二期項目,擴大內存芯片生產。
9月14日,全球首臺“華龍一號”全自動數控裝卸料機在陜西制造成功,在助力我國新一代核電事業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國核電技術走向世界新增一張亮麗的名片。
……
實現經濟加快向好發展,陜西加速推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的發展。裝備制造業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為方向,不斷鞏固優勢產業地位;能源化工業大力實施產業技術創新工程,推動產業邁向高端化和集群化。越來越多的“陜西制造”走向世界:在基建領域,中鐵二十局在5個國家注冊屬地化公司,在6個國家擁有在建項目38個;在裝備制造領域,法士特加快全球化布局,產品被150多家主機廠的上千種車型選為定點配套產品;在能源建設領域,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布局規劃了石油煉化、煤化工、煤電一體化等多個項目,總投資近15.8億美元……高新技術產業電子信息領域,除了三星電子,比亞迪、酷派、中興等知名企業均已在陜西設立智能終端制造項目。預計全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可實現產值950億元。
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前三季度,我省民間投資由下降3.8%轉為增長6.1%,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省民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今年以來,我省放寬各種投資限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制定出臺了《關于推動全省中小民營企業創新轉型發展的意見》,加快實施中小民營企業“千企示范萬企轉型”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小微企業近200萬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2%,成為全省市場主體的主力軍。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結構優化,比單純高速度增長更為重要。
今年前三季度,安康市經濟發展保持較快增長,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速以及非公經濟占比6項主要經濟指標居全省第一。
在陜南地區,圍繞“山水林田湖”,安康、商洛、漢中三市不斷開拓“生態+”循環發展之路: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新型材料、航空制造、醫療器械……傳統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實現多點布局。陜南三市不斷向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綜合改革示范區的目標邁進。
在關中,各市已形成協同、錯位發展格局。166個協同創新項目正在謀劃實施,先進制造業、航空服務業等相互促進、加速裂變。
在陜北,能源化工產業不斷向高端化邁進,特色農業、紅色文化旅游、物流商貿不斷創新業態,構建多元化產業體系,成為陜北經濟新的增長點。
新的結構正在形成,新的格局已然顯現。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使我省三大區域競相發展,協同共進。關中協同創新、陜北持續轉型、陜南綠色循環,區域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
優化產業結構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
今年,京東無人機開始在西安進行常態化物流配送運營。京東無人機通航物流網絡是京東集團與西安航天基地合力打造的智慧物流產業鏈的核心組成部分,雙方將在智慧供應鏈領域進行全方位、系統性布局,未來五年內,京東計劃投資205億元,西安將成為京東在國內最大的綜合性智慧物流產業基地。
通過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陜西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我省第三產業增勢明顯,實現增加值6795.41億元,同比增長9.5%。
增長動能轉換加速
動能強勁,才能行穩致遠。
10月12日,西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基地落戶西安經開區,基地將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打造百億級機器人產業集群。
7月18日,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花落”西安,成為西安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項目。
培育新興產業在陜西各地已蔚然成風。寶雞市打造“中國機器人產業自主技術關鍵零部件基地”,榆林市推進風力和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渭南市建設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基地,一大批新能源電池和整車制造項目接連落戶……在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的帶動下,我省新動能持續加快聚集。
前三季度,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等反映工業新動能的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3%,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5.6個百分點。新興產業投資快速增長。新材料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7.6%,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2.8%,生物產業投資增長30.5%,文化產業投資增長20.3%。
在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動力正在加速提升。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0%,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持續較快增長,成為當前經濟穩定運行的一個重要支撐。
“互聯網+”的發展理念正在三秦大地“生根開花”:山陽縣,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均開展電子商務應用,核桃、茶葉、魔芋等農特產品“觸網”走出大山;西北“電商第一縣”武功縣,村級淘寶服務站達到57個;在陜北,阿里巴巴、京東兩大電商巨頭紛紛“搶灘”,帶動老區經濟發展提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陜西正在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