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城固縣緊緊圍繞生態護林員選聘、生態效益補償、生態產業發展“三大工程”,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方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扎實推進生態扶貧工作。
聘用貧困戶當護林員促增收。該縣不斷完善強化護林員選聘工作,扎實推行村、鎮、縣三級選聘審查制,共選聘生態護林員377名、自籌資金選聘生態護林員管理員17名,管護集體林142.3萬畝,按月兌付每名護林員500元護林報酬,并按照月考季評辦法,逐月落實護林員每年6000元護林報酬,實現了以管護保生態、促脫貧的雙贏目標。
用活生態效益促發展。該縣及時抽調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分組開展政策宣傳、調查落界、登記確認等工作,讓農戶明確生態效益補償原則、范圍、面積、標準和程序,并將公益林補償政策全力向貧困村和貧困戶傾斜靠攏,共完成中省級生態效益補償面積44.43萬畝,兌現資金488.84萬元,涉及全縣6鎮38村4009戶,惠及林區鎮建檔立卡貧困戶1738戶145.86萬元,分別占補償總戶數和總金額的43%、30%,生態效益和扶貧成效持續顯現。
壯大生態產業促脫貧。該縣結合實際,對木本藥材、木本油料、苗木花卉、食用菌、林下種養、森林旅游等六大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強化發展,力促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并將羊肚菌、葉用銀杏、土蜂蜜等林業單項產業,列入我縣扶貧實施方案和林業產業發展決定,整合林業產業扶貧資金686萬元,建立專項林業產業發展資金1000萬元,借助686萬元扶貧資金鼓勵引導16家扶貧企業和合作社,建設產業扶貧基地16個,持續帶動林區貧困群眾實現增收脫貧,有效調動了貧困群眾參與林業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通訊員 劉芳 單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