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9歲女孩幫爸爸賣海鮮9歲女孩幫爸爸賣海鮮

  在家看電視、玩手機,呼朋引伴騎著共享單車“飆車”、野泳,拿著作業跟著家長在單位“打游擊”,被父母圈在培訓班……暑假里,離開校園的孩子們都在干什么?即日起,本報聯合三秦網啟動《看看暑期的娃們都干啥》欄目,聚焦暑期的孩子,用鏡頭和手中的筆,真實記錄孩子們暑期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清晨 

  5點30分,9歲的蕓蕓(化名)已經出現在早市上,幫著爸爸從面包車里把批發來的海鮮一一擺放在馬路邊。過一會逛早市的人就來了,她就開始忙碌起來。這是蕓蕓從放暑假開始,每天要做的事情。 

  早市上傳來稚嫩叫賣聲 

  “阿姨,這是找你的錢。”“奶奶,蝦你拎好了,可別讓它跳出來了!”蕓蕓家的海鮮攤位約三米長,她站在一端負責活魚活蝦的售賣,每來一位顧客,蕓蕓就用大漏網從水箱里撈出活蹦亂跳的大蝦,拿來塑料袋招呼客人挑選。顧客挑選后,蕓蕓拿到電子秤上稱重,然后報出價格,客人給現金她就拿著錢找零,客人用手機支付,她就會像大人一樣,對方支付完后掃一眼手機確認。 

  “阿姨,這蝦28.3元,收你28元好了。”蕓蕓學著爸爸的樣子,給顧客說道。“為什么少收三角錢呢?”記者問道。“我爸爸就是這么做的,那些人經常來買我家魚蝦,就給他們優惠呀。” 

  在家沒人管從小就“練攤” 

  蕓蕓的爸爸邢師傅在攤位的中部忙著給客人稱魚、處理魚鱗。他說,蕓蕓從五六歲起就跟他一起賣海鮮。當初因為凌晨三點起床去批發海鮮,直到下午售賣完才回家,孩子沒人管就一直帶著,沒想到蕓蕓耳濡目染還給他幫上了忙。在灞橋區張黃坡小學上學后每到節假日和寒暑假都來幫忙。“有了娃的協助,我這個攤子干起來輕松多了。”說起女兒,邢師傅滿臉笑容。 

  “呀,剛撈出來的蝦咋都死了,我可不要這死蝦。”早市上不少人圍著蕓蕓家的攤位。“你看,這蝦是裝死呢,咱們一離開它們就蹦起來了。”大家聽了蕓蕓的話往旁邊站了站,撈在盤子里的蝦果然一個個往上蹦呢。大伙紛紛往塑料袋里裝,蕓蕓說,這是海蝦雖然長不大,但很好吃。經詢問,攤位上20多種海鮮名稱,特點、價格蕓蕓都能如數家珍,末了不忘提醒大家,不要讓裝在塑料袋里的蝦們跳出來。 

  9歲女孩扛起半個家 

  邢師傅說,他是山東人,13歲時跟父親來西安做起海鮮銷售生意。后來父親回老家了,他獨自在這里扎下了根。如今有了9歲的女兒和6歲的兒子,一家人以賣海鮮為生。“做這個生意自個辛苦不說,還苦了孩子。”邢師傅說,他和愛人各在一個早市賣魚,平日里蕓蕓六點就起床,招呼弟弟穿衣服,給弟弟買飯,吃過飯后先送弟弟去幼兒園,然后自己再去學校。“畢竟是個孩子,會不會睡過了起不來?”“每天六點她就醒了,已經成為習慣了,有沒有鬧鐘都沒事。”邢師傅說,“孩子平時自己洗衣服,還幫我們刷碗洗鍋,有時候我們回家晚了,還給我們買好飯,自立能力特別強,看著他們姐弟長大,我們也很有干勁。” 

  成績優異長大想當飛行員 

  “這次期末考試,娃英語考了98分,語文考了93分,數學不太好,考了80多分,每天下午還給補課呢。”邢師傅說,自己沒有多少文化,就想讓孩子學好點。但因為忙,孩子上午幫著賣魚,下午自己坐車30分鐘去補課,晚上自己回來。“暑假我補習了英語和數學,英語考得好去補習是增加知識量,數學還要好好努力。”蕓蕓對自己的學習目標非常清晰。“阿姨,悄悄告訴你,我長大想當飛行員!”蕓蕓開心地說。 

  文/圖首席記者趙麗莉 

  采訪后記 

  暑假已過了快半月了,孩子們的暑假生活究竟是何種狀況呢?參加培訓班、補課、夏令營、旅游……文中主人公蕓蕓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她的暑假生活跟城里的孩子完全不一樣,當記者詢問她有什么暑假愿望時,她說希望爸爸媽媽有空能帶她和弟弟出去轉轉。至于去哪里,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父母共同的陪伴。采訪中,蕓蕓的語言、行為既有孩子的調皮,也讓人感受到她的自立、懂事,以及生活實踐帶來的成熟,這也許能給城里的孩子們和家長以啟迪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