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謝斌)在陜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騾馬市服裝市場的照片勾起了不少人的共同記憶。“老西安”們路過“騾馬市服裝城”照片時,常會像舊友重逢般喊出名字,親切又驚喜。它以活躍的商品交易豐富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今年70歲的“老西安”康震江回憶:“20世紀80年代初,騾馬市就已經(jīng)有零零散散的個體戶開始經(jīng)營了。不過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個體經(jīng)濟的認識還不深入,覺得當個體戶不夠‘光鮮’,不愿意嘗試。”

  1983年,騾馬市服裝城創(chuàng)辦起來,之后的近20年里,這里都是西北地區(qū)知名的服裝集散地。20世紀八九十年代,騾馬市服裝城儼然成了西安乃至整個西北地區(qū)的流行風向標,沿海地區(qū)剛出的新款,沒幾天便能在這里見到。

  康震江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是30元錢,別人賣一天衣服就能掙他一個月的工資。1984年他辭去工作,在騾馬市服裝市場租了一個攤位,成為一名個體戶。“那時候去廣州訂貨,火車票比現(xiàn)在難買多了。當時我身上帶的都是現(xiàn)金,擔心一個人不安全,每次就和別人約好結伴而行,以便路上相互有個照應。”

  曾在騾馬市經(jīng)營服裝生意的個體戶徐女士回憶:“1990年,我看到騾馬市賣服裝的個體戶生意一個比一個紅火,觸動很大。于是我也去工商所申請了營業(yè)執(zhí)照,做起了服裝生意。”

  雖然做生意很不容易,但是賣貨掙的錢比起當年一般人的工資收入高得多,徐女士認為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剛起步的時候,我手里沒錢,就先租了朋友的半個門面一個人打理。前一天晚上10點收攤,整理好貨品,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出攤擺貨。忙起來,吃飯、上洗手間的時間都騰不出來,但是一個月下來純利潤能有500多元。”

  10月18日,市民張女士觀展時用手機很認真地拍下這張照片,張女士說,“騾馬市生意好的時候可不得了,逢年過節(jié)堵得水泄不通。”當年,西安的時髦青年幾乎都是騾馬市“打造”的。她告訴記者,騾馬市的服裝,不僅種類多、樣式新,而且價格便宜、做工好,是“老西安”人心中的時尚潮流“圣地”。

  如今的騾馬市在經(jīng)歷了升級改造后,成為集商貿、購物、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商業(yè)步行街。這里充滿了得天獨厚的歷史氣息和濃郁豐厚的人文色彩,守護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創(chuàng)業(yè)夢。